在现代农业“大舞台”上,各种智慧农机已成为主角。时值春耕备耕时节,上海税务部门聚焦春耕各环节产业链需求,从政策惠农、科技兴农、服务助农等方面入手,为农业生产注入“智慧因子”,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惠农,“智慧”种地更高效
定位、装药、起飞、喷洒……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华村稻田基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来回穿梭,施肥作业。“飞手”王雪峰站在田埂旁,一边操纵着遥控器,一边仔细观察无人机的喷洒轨迹。
王雪峰是上海道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冬小麦进入了返青分蘖阶段,这会正是促进弱苗转壮、防病治虫的关键期。
“以前,大家背着喷雾器在田间忙活。200多亩的田,想一天撒好肥料,最少要请2个人,得2000多元。但是用植保无人机操作,一个上午就能完成,效率高、质量好,给合作社节约了不少成本。”王雪峰说。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农耕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谈到机械化应用对农业的影响,王雪峰感受很深,“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扶持。”
“种小麦、水稻能免征企业所得税,合作社卖自己产的农产品能免征增值税,购买农机、农具也能免税……”,王雪峰粗略一算,这两年合作社享受了各类税收优惠减免近20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王雪峰不仅陆续采购了无人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还带动周围的村民一起“飞”。如今的枫泾镇,越来越多的农户正从肩背手提的农药桶、肥料桶中解放出来,变为手握操纵器的“飞行好手”。
春光不负,农时不误。今年王雪松和乡亲们打算在选种育苗和栽培模式上再下新功夫,“好政策落在田间地头,更落在大家心头。农民种粮有甜头,大家心里有奔头!”王雪松说。
科技兴农,化“肥”为宝助春耕
在松江区小昆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良田,机器轰鸣,农户们忙着耕地,将一桶桶褐色液体倒入农田。“我们生产的松江粳米用的都是这种新肥料,价格低,肥效好!”村民老吴笑着说。
老吴口中的新肥料,就是上海向恒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光合细菌液体肥料。
“我们以养殖废水作为原料,通过技术处理和厌氧发酵,仅需3-4天时间就可以将臭烘烘的废水变成‘香饽饽’的微生物液态肥料,比之前常规种植每亩要增产不少。”上海向恒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志军说道。
据郭志军介绍,猪粪本身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经干湿分离后,干的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肥,湿的部分相对比较难处理。如何将这些废水资源化利用?郭志军团队经过整整八年的探索实验,将养殖“废水”变成了养田“肥水”。
“期间的研发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就是重要来源之一。”郭志军说,“税务干部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为我们及时提供了个性化政策宣传及辅导。近两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0余万元,实打实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在研发生产方面更能‘放开手脚’,降低农民的肥料使用成本,做到惠农益农,让乡村变‘香村’。”
服务助农,点亮乡村“智”富路
走进崇明区竖新镇新征村,一台台最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停放在农场里,相比于传统作业模式,无人驾驶插秧机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就可以让秧苗在田间跑出整齐的队列。
“现在田间作业更加智能化,智慧农机可通过全面机械化、远程遥控、无人驾驶等方式,逐步实现对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等环节的全方位支撑,省时省力还高效。”上海东禾九谷开心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崇明区政协委员杜军旗介绍。
近年来,上海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依托“大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的方式,对专业设备购买、技术研发创新等涉农企业进行“靶向”政策推送,确保税惠红利快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速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去年,公司在引进旋耕机、平地仪等农业高科技设备上花费了大量资金,税务部门在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全面梳理我们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仅增值税留抵退税这一项政策就为企业节约税款近250万元。公司还享受了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这都是我们引进新设备、发展智慧农业的底气。”杜军旗表示。
据悉,东禾九谷开心农场已为附近农民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杜军旗说,“接下来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反哺农业,以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政策落实、服务优化上不断发力,以税收现代化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