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共建 从“会治理”到“慧治理”再到“汇治理”

发布时间:2023-09-19 来源:中国网商务频道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沈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二十大对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预防性监管的工作指引和徐汇区市场局对于预防性监管的工作要求,华泾市场监督管理所以需求导向为依据,以提升华泾镇食品安全工作质量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融合各方力量,进一步提升华泾镇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食安共建不再“一阵风”式运动,真正实现从“会治理”到“慧治理”再到“汇治理”的治理格局。

一、分步骤、抓重点,围绕三年食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让“会治理”为食安共建指路引航

华泾所辖区共有餐饮单位188家,食品流通单位264家,其中小餐饮单位102家,占餐饮总数54%,学校食堂17家,工地食堂14家,养老机构食堂6家。餐饮业态主要以沿街面小餐饮居多。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管理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差等问题。同时,华泾还是一片建设的热土,除了旧城区的上述食品单位,还面临大批量的工地建设,大量新建成的学校、养老院及商务楼、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落成,监管压力骤增。

认清形式,提早部署,在监管与服务中体现“会治理”。华泾所健全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管控机制,根据新旧城区建设交汇的辖区特点,制定镇三年食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一方面着力提升老城区“两点、一线、一圈、一面”商户品质:两点(工地食堂、学校食堂)、一线(华发路示范街)、一圈(天街商圈)、一面(社区养老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重点保障一老一小食品安全,打造特色亮点(工地食堂样板间),一方面提早介入新开办食品商户的规划、指导、培训把握有效源头,精准布控。

二、有创新,善作为,运用“数治”手段让“慧治理”为食安共建精细赋能

数字化技术能够将制度的优势转换为治理的效能,推动食品行业智慧化、数字化管理始终面临着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食品单位的痛点,大中型企业具有市级层面统一追溯系统,但华泾镇绝大多数均为小型食品单位,从业人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对于食品原料进货把关、台账建立均无统一的标准,管理效率低,索证索票往往成为杂乱无章的一堆单据,从而使追溯和台账流于形式。

面对盲点,积极跨前,华泾所运用数字“慧治、数治”手段打造食品安全工作的创新亮点。结合明厨亮灶工程探索数字化监管、智慧监管模式,借力第三方“食安达”智慧手机云平台,实现辖区小型食品经营单位数字台账和索证索票应用全覆盖,督促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将台账上传系统。监管人员从后台可查看未记录台账和追溯单位并予以重点监管。同时,两个责任要求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也在此平台同步完成,对许可证照、环境卫生、健康证、原料控制、餐饮具消毒进行模块设定和分项细化,让不会管理的从业人员也能逐条对照实现自查,变形式化为制度化。

此举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替代人力运动式覆盖检查,切实减轻食品经营单位在纸质台账记录整理上的资源浪费,有效帮助经营者借力技术手段提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管理效能,帮助小商户管理人员实现纸质化到电子化的转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三、愿参与,能参与,推各方共治共享让“汇治理”为食安共建提质增效

营造“自治、共治”的食品安全城区创建氛围,提升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绿色、低碳理念,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的有效知识,调动经济主体、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而带动镇食品安全整体素质的提升。针对高风险单位和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餐饮,华泾市场监督管理所积极引入第三方企业辅助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探索成立天街、华发路食品商户自治联合会,搭建自治管理体系,建立成员单位名册,组织自治会开展业务培训,形成长效培训机制,就常见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分类型分路段开展培训;

设立食品商户安全信用评级,华泾所联合镇食安办和“食安达”智慧平台,定期邀请市民代表、包保干部、商户代表开展自治会成员单位实地检查、互查,实现评价结果动态调整,从镇食安办层面对优秀单位予以奖励。在分类分级信用评级基础上,“食安达”智慧系统可分派给每户食品单位独一的二维码用于张贴,顾客只需扫码即可现时查看该商户的主体信息和信用评级,并可实时对该单位从“环境卫生、餐具洁净、明厨亮灶、诚信经营”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实现社会监督、社会参与、社会共治。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