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国内需求、做大国内市场作为今年的五大经济工作之首。各级政府也将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创新消费场景等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要想提振消费,必须要让居民乐意花,有钱花和不怕花。具体来看,有以下三点:
1.恢复市场主体信心让居民愿意消费
提振信心,让居民愿意消费,要从以下二点着手:(1)政策支持,释放活力:今年年初各个省、市及自治区都制定了增长目标,大多在5%以上,也推出了各项减税增收、增加补贴、项目扩建、产业引领等稳增长和促发展的政策。这些举措对于信心的维系十分重要。(2)政府要明晰角色、长远规划:要发挥好自身的“守夜”、“福利”和“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安全、保护市场、设施构建、维护公平和服务企业等保障支撑。
2022.01-2023.01我国制造业的各项指数变化图(国家统计局数据)
2.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能够消费
我国居民收入占比最高和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劳动者报酬,其次是转移性支付,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几乎一直徘徊在收入层级的低端。单独拿出2020年的数据来看,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59%为劳动报酬,有34%为转移支付,而财产性收入仅占6%,是劳动报酬的十分之一左右。
居民财产性收入过低的原因是,居民对理财、投资和资产配置选择的相对保守,以及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收益不稳定、配置品种单一、购买限制和部分功能缺失等,2022年的各类金融资产收益率更是跌破大众预期。
因此,需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能够消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多元化金融市场。中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吸引力,优化居民的金融资产收益率,重塑金融市场生态,都具有长远影响。另外,开放我国境内外投资渠道,规范养老金的市场化运作,建立更为包容的普惠金融体系,保障居民金融投资中的安全、知情权及求偿权,发展普惠金融和微型金融服务,也都对增加居民收入具有重大的引导和改善功用。总之,既要拓宽投资渠道,也要优化投资市场,还要保障居民投资的公平与安全。
2002-2020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人的占比分析(EPS数据)
3.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让居民不惧消费
居民储蓄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于医疗、养老、失业等预防性的需求,所以,想要居民多消费,必须解除上述后顾之忧。
我们可以从政府与企业两个角度看一下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从政府投入来看,2020年我国社保支出是2001年的31.96倍,年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9.4%。
再从企业角度来看,对现有上市公司2012-2019年数据的测算,企业上交的社会保险总支出已经从2012年的1607亿人民币,升至2019年的4634亿人民币,增长幅度高达188.4%。从缴纳比例来看,根据2019年数据测算,我们发现社会保险费用已经达到员工工资水平的13.7%。
2012-2019年上市公司缴纳社会保险情况(国泰君安数据)
国家应该继续在我国居民的医疗、教育、养老、权益、生育、安全和就业方面加强保护,同时也要避免过多保护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僵化和活力丧失。另外,随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去雇主化、平台化、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和多样化身份等新就业形式日益涌现,对这类工作者的劳动保障仍显不足。
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投入: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提供与工伤保险待遇接近的保障;超时加班的时间规范和劳动报酬的按规发放;灵活就业人员异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等。
去年12月下旬疫情高峰期间,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坚持带病上岗、外卖小哥发烧送货送餐等视频和新闻获得高量点击和转发,这些事件背后展示出来的是国人吃苦耐劳、乐观积极、认真负责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品格。在各级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推动下,秉持着上述精神品格的中国人民,必然会信心满满的积极工作、无忧消费和开心生活,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赵晓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贾驰,浙江工商大学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