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经济新常态中增进国际交往让上海经济逆势增长

发布时间:2021-10-22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梁长玉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上海能有效抗击疫情以增进国际交往实现经济逆势增长,其引领示范效应尤为重要。

精准研判,防控疫情,掌握经济发展大势

要研判上海何以通过有效抗击疫情以增进国际交往实现经济逆势增长,首先要对未来防控疫情与经济关系之走势可能出现的三种走势作出总体判断。

第一种,立竿见影:疫情撤退,皆大欢喜。随着疫苗大面积普及,疫情散去。还可以设想,各国在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共享战胜疫情的胜利果实。由此,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向好,国际交流、经贸往来、外交访问等国际间的往来远远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并出现补偿性的经济增长。

第二种,未来可期:疫情可控,发挥能动。一隅不严,危及全盘。根据目前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务之急。

第三种,徘徊前行:疫情相伴,始终相随。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半多,期间我们看到世界各国对疫情的控制效果大不相同。

从短期来看,部分国家基本控制疫情;从中期来看,能在2至5年控制住疫情,逐步恢复生产投资可以期待;从长期来看,5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控制疫情,须做持久战准备。

由此,可能衍生出抗疫经济新常态,上海通过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危机为良机、化危机为商机,平稳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并作出示范引领作用。

顺势而为,酌情开放,增进有效的国际交往

根据经济受防控疫情影响所做的三种走势之总体判断,我们可以因势利导,搭建安全有序有效的国际交往平台。

其一,全面开放,友好往来。如果疫情能够如期撤退,国际交往逐步恢复到正常态势,我们能够像以往一样,打开国门,全面恢复经贸往来,有效推进曾经受疫情波及的进出口贸易企业重新与国外企业签订合作订单。

其二,适度放开,定向合作。零星的发病,让政府和人民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疫情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应适度有限打开国门。对于那些疫情防控较好的国家,可与之深化合作,增进往来;而暂时无法控制疫情的国家,应慎重对待,暂缓经贸合作与往来。

其三,大门关闭,瞄准内需。疫情的反复无常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不安全感并冲击其积极性。由此,可转而侧重国内庞大的市场需要,瞄准国内市场,确保有效供给。国内企业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生产出直击消费者内心的产品,国货大有可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必定形成强大的内循环。

坚定信心,立足持久战,打硬仗打赢仗

全球疫情有其不可控性,然而,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危为机,运用好现有的资源,打持久战,主动适应抗疫经济新常态确是可控的。

首先,宏观层面,把握国之大者,乘势而为乘胜追击。排除疫情干扰,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其次,中观层面,扬长避短,发挥特有优势。横向来说,同行业更应抱团取暖,强强联合缔造新的增长极;纵向来说,不同行业间应加强沟通联络,资源共享互补优劣。同时,紧跟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把准市场通用法则,扬长避短,将各行业特有优势全力发挥出来。

以及,微观层面,巩固基础、推动转型升级。此次疫情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深化其对未来战略的思考。

根植上海,乘风破浪,实现经济逆势增长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面向2035年,以把上海建设成卓越全球城市为目标,在抗疫经济新常态中,增进国际交往以实现经济逆势增长,发挥上海引领作用。

一方面,上海有三个独特优势应当深入挖掘:一要抓实自有优势;二要盘活突出优势,体现上海具有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传统和现实;三要聚力特殊优势,塑造特有的抗疫经济新常态。

另一方面,面临不同疫情形势,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哪种形势,把适应抗疫经济新常态摆在突出位置。

当疫情撤退、全面开放之时,推动浦东全面开放,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在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形成开放高地,为全国提供探索经验,以开放促改革。同时,把在抗疫中积累的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宝贵经验传承下去,推动市场主体借鉴其经验思路运用到生产、研发、经营、人才培养等各环节,为经济逆势增长强基固本。

当疫情可控、适度放开之时,既要适度开放浦东,积极开展国际交往,推动构建国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也要细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举措,实时检测疫情动态,加快疫苗接种,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得以实现经济逆势增长。

当疫情相伴、瞄准内需之时,要进一步发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这“四大品牌”,充分激发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之聚焦与辐射效应,做长战略优势的“长板”,把中央对上海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为上海经济逆势增长添砖加瓦。(上海财经大学章忠民、李书憬)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