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强化基础研发,实现产业飞跃

发布时间:2021-07-16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周健

上海作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城市,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71.33亿元,同比增长21.37%,占到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20.9%,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域优势。作为上海市重点先导产业,为了实现”十四五“期间产业规模翻番的目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需要进一步投入基础研究,完善产业链布局,提高供应链自主能力。

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全国领先

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在经历了近30年中外合资产业培育、本土企业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的阶段后,至今已经形成了以张江、临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实现了上游到下游的全覆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0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2071.33亿元,其中设计业954.15亿元,制造业467.18亿元,封测业430.9亿元,设备材料业219.1亿元。

上海市集成电路企业完整覆盖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设备材料、封装测试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都拥有中国、甚至世界市场上具有充足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在材料领域,上海硅产业集团打破了我国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推进了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生产技术“自主可控”的进程。在设计领域,紫光展锐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三。在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进入了全球前10位晶圆企业排名,在技术上,28纳米先进工艺已量产,14纳米工艺研发基本完成。在装备材料领域,中微、上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刻蚀机、光刻机等战略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长三角区域内的半导体产业协同格局已经初见雏形。需要较大运营成本投入的制造、封装工厂近年来更多地布局在江苏、浙江区域,而上海依托自己的人才、金融、信息和综合产业优势,成为集成电路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布局的首选区域。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实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国家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摆脱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这一发展路径,恰好能够充分发挥上海在集成电路设备、材料、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依托上海的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实现技术进一步的突破,能够使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摆脱上游的进口依赖,让上海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供应链中心,从而实现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实现上海市“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翻番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投资基础研究,加速下游应用产业的协同,进一步扩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势

(一)加强对设备、材料领域的投资和引导

上海依托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积极引导,成功帮助本土企业实现了在设备、材料领域的突破。

设备和材料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环节,也是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提升国产化、成为集成电路强国的关键。上海应该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优势,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资和扶持,尤其是对材料研究初创企业的扶持。

对于初创企业的扶持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资金支持,同时应该关注企业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帮助技术成功转化为产品,培育初创企业向独角兽企业成长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是一个上下游紧密结合、生产过程十分严谨的产业,初创企业的产品往往难以切入成熟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导致初创型企业的技术无法进一步商业化。

帮助有技术的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政府研究项目等方式进行商业化探索,应当是政府职能部门今后的工作方向。

(二)加强下游应用合作,实现综合性规模效应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下游应用产业,才能最大地发挥综合效应。伴随着手机等传统消费电子行业增长趋缓,5G、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高端制造等领域成为了集成电路行业新的应用热点。这些新兴的应用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领域,上海拥有较大的产业优势。上海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扶持汽车芯片、智能移动芯片、物联网芯片、AI储存器芯片、安全芯片以及智能储存器芯片等高端芯片的研发、生产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上海市政府在这一决策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布局,临港新片区的定位就是集成电路综合应用。根据新颁布的《上海临港新片区对外发布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引进培育5家以上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形成5家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设备材料企业;培育10家以上的上市企业,围绕5G、CPU、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细分领域发展壮大一批独角兽设计企业。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将构建起高水平产业生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方芯港”。

(三)通过招商引资加速产业升级

积极和外商进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并转化为本土产业基础,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集成电路行业本身的技术壁垒等不良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成功经验是否就无法再发挥价值了呢?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和设计环节的强化,虽然较难通过外资企业落地来实现直接的技术转移,但是可以通过和这些外资企业进行上下游合作的本土企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来实现。

上海拥有上海汽车、上海电器、上海华虹等国有背景的集成电路中游、下游企业,这些企业正是进行长期技术吸收的最佳载体。上海应该利用这些企业和外资材料、设备供应商企业进行共同研发,吸引这些相关企业加速对沪投资落地,并通过合作积累产业经验和技术人才,达到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中长期输送人才、技术,实现最终供应链自主化的目标。(何伟晨   管小鸽)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