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小造皆关乎美好生活 上海杨浦社区微更新活跃

发布时间:2023-10-23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沈晔

“他们个个都是倾情投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尚武说起24支“社区规划师”的规划师们,喜笑颜开。2018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启动社区规划师计划,同济大学12名规划师分别对接区内的12条街道镇,因为效果喜人后来又增加12支。规划师们深入街巷小区,目光瞄准犄角旮旯、巷角路边,细细踏勘慢慢打磨,如今的杨浦区街头巷尾、老旧小区纷纷靓了起来。

微更新,小改小造皆关乎居民美好生活

“这里原来实在是太破了。”同济规划院梁洁指着延吉四村的居民房屋和院子说。延吉新村占地45公顷,1980~1983年建,分一至七村,有楼房408幢。居民3.26万人,学校、菜场、娱乐健身设施配套很好,且绿化等公共绿地比较富裕。但40年的风雨,这些六七层高的住宅及小区环境早已进入多事之秋。

彰武路同济新村周围环境,这里学生流、居民流、路过者,虽然这条路还是属于市管干道,但信号灯、出入口、人行步道环境都相当糟糕。“一到学生上课转场、同济大学老师下班回家,这里只有一米多的小通道,根本没法正常行走。”

定海街道、四平路街道、长海路街道、长白街道、大桥街道、殷行街道、平凉街道、延吉街道、江浦街道、新江湾街道、控江街道、五角场街道…….老工业区杨浦,老街老社区比比皆是,老人出门不方便、孩子放学过马路太危险、想锻炼没地方……沟沟坎坎、杂草丛生,件件都是居民的日常烦恼,想改造?每一个都是针头线脑,细碎琐屑的角角落落。用规划师陆勇峰的的话来说,这些微更新没啥收入但投入巨大、工作十分琐细,属于纯公益的规划。

想想规划,都是干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重新安排好河山的事,至少也是一个乡镇、一个新村的,哪有整天游走在社区里,勘测、拍照、计算、放线的?但是,王红军、戴代新、冯高尚、董楠楠、姚栋、黄怡、李彦伯、陈泳、陈强、王兰、王一、徐磊青、阎树鑫、梁洁、杨辰、匡晓明、赵蔚、李继军、刘刚、王伟强、孙彤宇、刘悦来、李晴带领各自团队一干就是四年多,与街道、居委会、职能部门,更多地是与居民沟通,一棵树、一条道、一个小运动场,来来回回。“持续不断地与居民座谈,这些活动常常是在下班后、节假日。”金茜云说,当然麻烦,但改造好了,居民满脸灿烂的样子,我很治愈。

“我们24支团队,总人数大约在200人左右,‘头羊’带领的基本都是80后、90后,年轻人是主力,占比95%左右。”张尚武说。

面对社区居民渴望的眼神, 他们都在做啥

“美丽街区”、“美丽家园”、“人民城市人民建”……市里的《美丽街区方案》《街道设计导则》等顶层设计完成后,接下来就要在群众家门口,于细微处用绣花功夫有机更新了。

苏家屯路街角,一道矮矮的墙把绿地和步道隔开,在密集的居民区,邻居们想说个话、看个景儿,都没有安全停驻的地方;彰武路鞍山支路的小花园,原来有假山、乔木和高矮不同的草木,但就是没有居民歇脚唠嗑的空儿,而这里孩子放学、菜场买菜,来来往往的老人很多;延吉小区绿化带内品种丰富,绿化树被各种不知名的杂草灌木严实包裹,人行道上到处是见缝插针的汽车;定海街道的伟达工具厂废弃已久,渗漏严重,几进厂房之间的天沟已部分塌落,墙上白灰大面积脱落,门只剩下一个黑魆魆的洞,地上红的、白的、灰的,更多分不清颜色的杂物堆满了每一个角落……冯高尚说,每一个老旧小区的居民改善小区环境的愿望都很强烈。

梁洁说,本次规划开展过程中,我们团队注重从现场的精细调研出发,对基地内的每一棵大树、每一块活动场地都先行标注;规划初步方案形成后,广泛、多轮征询居民意见,反复修改,目标就是把延吉四村的中心花园变得老中青幼都好用,还能充分留住历史记忆。

“经过与居民代表的座谈,我们发现大家的社区归属感很强,认为这是个文化底蕴厚、烟火气浓、生活很便利的地方。”金茜云说,居民们也提出,社区普遍老旧,环境较为杂乱;路面、路牙石、座椅凉亭大都破旧;更困扰的是与日俱增的小区内乱停车。针对这些诉求,她深入控江七村、控江西三村、延吉七村、舒兰路61弄,开展环境勘测、具体诉求征集、方案设计、落实改造。“控江七村中心花园缺乏足够的活动场地和休闲设施;公共活动场地品质不高,使用率低;社区活动设施匮乏或者陈旧。”金茜云介绍,我们的规划当然首先扮靓小区绿化,增加居民健身步道,还要设置中心休闲廊架、慢行道、休闲活动、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疗愈种植池、共享花架、动车停车位等等,这些“规定动作”一个也不能少。走在各个改造过的小区,发现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居民正在享受改造带来的惬意和美好。

“入口赫然一排垃圾箱,正对大门。”冯高尚指着鞍山三村小区的5只黑漆垃圾桶说,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人新村,垃圾桶等均摆放在小区大门入口处,很是扎眼。如何处置这排辣眼的黑桶?垃圾房的大门开到背面,不再正对大门,让居民丢、垃圾清运转场到背面去;厢房原来开门处变成小区宣传橱窗、彩绘墙等,小区入口不就高大上了嘛!

24支队伍中,规划院的年轻人像李林、白雪莹、向晓琴、于佳冬、张金波、林清华、王璐瑶、沈逸菲、李思颖;有的是城规学院的产教融合方式参与工作的,如黄佳彦、段睿妍、沈若玙、潘玥涵、张莹颖、李晗玥、焦梦婕、樊婕、杨闻博、白寅崧、王昊、俞文彬、刘冠鹏……他们担纲设计总控、蓝图设计、路段设计、建筑设计、局部节点设计、现场督造等等。“我们打算在这条居民路上融入校园文化,结合居民提出的问题,打开不同的节点空间,我们在彰武路南侧设计出一条同济大学时光轴,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很锻炼人。”冯高尚说。

“项目一一落实,社区变靓,开心!”

定海之窗、党建花园、三区合一为一脉三园、彩虹公园……2018年以来,杨浦区社区微更新产生的热词很多,这些热词的“父母”都是同济规划院的年轻人。他们把水丰路一侧街道优化升级为如今老年人的会客厅,让抚顺路社区睦邻中心成了网红,让彰武路美食一条街成了同济大学百年历史的“时光胶囊”,让核酸亭变身成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汇聚爱心的“吉爱亭”。梁洁说:这条百米长廊上的报纸,看的人很多,我们在廊柱中间设计了一些座椅,这样看报看累了就可以坐一会儿再继续。

“看的人多吗?”

“多!报廊都有四五十岁了。”她说。

社区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尚武介绍,五年来,社区规划团队倾情投入,对全区200多条道路、近1200个路段,开展了全覆盖的现场调研,问需于民。在此基础上,打造明星街道、书香街道和烟火气街道三类特色街道。用简单、经济但充满关怀的方式激活被遗忘的空间,创建儿童与老者友好社区,现在“小小规划师”“科普小森林”等都成了远近闻名的社区更新名片了。

王红军、张斌两位设计师仿佛使了魔法,把原来的“定海疮疤”变成了现在的“定海之窗”:咖啡厅、展厅和超市集为一体,最让人留恋的当然是斜撑于墙上、山脊模样的半室外大檐廊,那光景!我们参观的那天,定海之窗变身“照相馆”了,居民络绎不绝,正在屋里化妆、穿婚纱、摆姿势,拍婚纱照。一看他们的模样,都是这里的资深居民;再看那表情,风霜的脸灿烂如花,个个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七彩的小瓷砖像游龙、如彩虹,从鞍山支路一弯一折迤逦到彰武路,“杨浦公众号把它称作‘彩虹公园’,说:街角出现一条彩虹。就这样传开了。”李林说,照片发在网上,赞者不断,我们当然高兴。

匡晓明、陆勇峰团队推动三个小区破墙弃界,把原铁路公房、打虎山路1弄、辽源西路190弄三个小区,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一脉三园”——辽源花苑,引发江浦路社区睦邻家园的化学反应,现在“三区合体”塔成了游客的打卡点了。开鲁新村公共花园改造项目,被纳入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设计最佳案例。

“参与社区微更新,收获非常大。”李林说,我们原来做的规划案中观的居多,像这种微观尺寸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与各方细节打交道,沟通,锻炼人,设计沟通修改,有时还繁杂、琐碎,但有干劲;微更新的地点与单位近,我可以频繁地去沟通,上班路过那里也要去看一看。新村人行道上,有个核酸点,很多人排队,夜幕降临时,墙灯黄黄的光透出一个“同”字,于是有人说“灯设计得很好看”“压抑的日子里,它很治愈”……

建筑设计团队也来了,议论说“彩虹”方案来自高迪的古埃儿公园,很漂亮。“小妙招”被同行识破,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她说:“项目一一落实,社区慢慢变靓,开心!”

记录城市变迁 记录着我们努力的样子,挺好的

如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正在展开,社区规划师们又忙起来了。

“你们感觉如何?”

金茜云说:“不断地与居民交流,一起探讨方案,调整、再讨论、再调整。虽然不少细枝末节并没能做实做全,但模样有了。这里面,真实地记录了居民的美好愿望,记录着我们努力的样子,挺好的!”

“挺有归属感的,能为社区做点事,落地扎根感很强。上海老旧小区太沧桑,上海既有外滩,也有旧里弄。市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当然要全力以赴。”向晓琴说。

《上海市杨浦区“美丽街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精细化设计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规划实践》获得国家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社区微更新实践中,规划院较好地发挥了产教融合的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同济规划师生走进社区,深入了解居民生活,组织居民参与微更新,让城市规划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颂说。

据悉,近年来,同济大学几十位规划、设计、建筑领域的专家,在杨浦、浦东、静安、徐汇、虹口等全市多个区担当起“社区规划师”。当城市基层社区的单元微更新,与象牙塔内始终立于学术前沿的大学新智“碰撞”,美丽上海美丽街区便近在咫尺……(宣传单位供图)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