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实现“突围” 教育必须担大梁

发布时间:2019-05-30 来源:中国网 作者:戚易斌 责任编辑:常玉

日前,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面对面》专访的内容。在美国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的背景下,任正非没有纠结于企业遭遇的霸凌和围堵,而是再次强调了对教育问题的重视。任正非表示,近期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实质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根本问题还是教育水平。

在此次“断供”风波中,华为之所以能处变不惊、淡定从容,在于其雄厚的创新实力,把核心技术和发展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对于企业来说,创新能力是命根子,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它是影响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今天的时代特征就是,谁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优势,谁就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根本在创新型人才。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而教育则是创新人力培养的主要机制。因此,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体系,尤其是教育质量。这也是为什么面对美国的科技遏制,任正非反复强调教育重要性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我国的创新能力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上存在差距。

所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改革应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目标上不断改革创新,努力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置于教学活动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同时还要探索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以创新激发教育活力,从应试教育突围才能真正破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能只沦为口号,也不是一味“减负”,而是要做到有“增”有“减”。一方面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逐步引导学生从繁重的培优、补习、培训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还需适当“增负”,例如为本科教育淘汰“水课”,增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等。

此外,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整个教育领域快速渗透,对传统教育教学形态产生重塑、甚至颠覆性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快推动新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和多样化,增强学生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所必需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归根结底,经济的竞争最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是教育的竞争。更好的教育,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才能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这决定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须臾不可动摇。正如任正非所说,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中国网评论员戚易斌)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