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费升级和四个品牌建设战略下的外企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8-08-07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徐斌 责任编辑:梁长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消费升级阶段。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粗放型投资和简单再生产的模式既不是中国的必需品,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外资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率先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发力,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趋势在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中尤其明显。

中国需要中高端消费的驱动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图1),已连续3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但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不能被价廉物美的商品所满足,消费升级浪潮汹涌而至,追求品质和细节成为新风尚(图2)。

图1国内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中国消费者正在追求“新精致主义”

(图片来源:《2018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消费者用于食品烟酒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低于30%(图3),这标志着中国步入富足社会消费阶段,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品质消费、服务消费和绿色消费等中高端消费已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这一点在年轻人群体现得尤其明显,他们对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更为强烈。例如上海的网红餐饮企业,无不拥有数量可观且反复光顾的年轻消费群体。在上海某家美国品牌家居店中,价格上万的美式沙发和茶几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图3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2018年国内十大消费趋势

(图片来源:《2018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

由此可见,在不断提高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逐渐步入职场的千禧一代影响下,消费市场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在由“量变”走向“质变”。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和体验式消费已成为本轮消费升级的重点(图4),并以此倒逼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升级,实体企业随之步入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

有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消费升级可以从三个层次予以认识:第一是用户升级,消费者购买力的上升和对价格敏感度的下降,促使企业针对基数庞大的消费群体采取细分化、特征化的销售策略;第二是产品升级,基于存在第一条情况,为满足消费群体的细分化的需求,定制化和个性化必然成为产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是场景升级,除去产品本身品质的提高,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消费过程的场景化体验。

纵观如今的消费市场,无论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还是星巴克的上海烘焙工坊,均提倡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各种移动设备、智能终端、VR/AR等新技术为驱动的运营模式。以盒马鲜生为例,由图5可知,40%的订单来自于线上,对比传统超市大大提高了单日订单数。通过对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全流程的再创造,线下零售商重新建立零售业态结构。在我国,虽然电子商务在零售销售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快(图6),因此如何逐步打破线上线下的区隔,被公认为是新零售的重要操作手段。

图5传统超市与盒马单店日均零售交易笔数

(数据来源:Bernstein研究报告)

图6电子商务在各国零售销售中比例

(图片来源:Euromonitor)

在制造业中,外企一向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过去很难对消费者进行准确地画像,现在则可依托大数据分析,轻松掌握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喜好等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目标群体形象。

外资零售业、制造业自身也是产业链上的消费者,同样面临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其中,正在进行的供应链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而且缩短了货物交给下一环节的时间。一些需要全程冷链或者恒温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者,如今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加工区、暂存区、运输途中实时采集温度,上传到区块链平台,接受上下游的共同监督,在方便责任追溯的同时增强了合作方彼此间的信任。

无论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还是如今正在建设的新型供应链,均意图通过柔性生产、以销定产和零库存运营的模式,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和量身定制的服务。

积极弥补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短板

外企进入中国以来,帮助中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源源不断地促进了外资企业的自身更新。

外资企业现在仍然具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应该在中国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有所作为。首先要摒弃向中国梯度转移技术、产能的粗放型投资思路,这些已经不是市场所需。其次,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方面,外资企业应该有所发力。

从外资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创新升级是没有止境的。以咖啡消费为例,全球经历了两次明显变革,最初是速溶咖啡行业的兴起,咖啡产业由此实现了工业化和速食化;第二次是星巴克引领潮流的咖啡精品化。如今又出现了一批倡导咖啡美学化的网红咖啡群体,虽然体量较小,但存在着诞生下一个独角兽的可能性。

由于客户体验的日趋复杂和产品需求的迭代加快,中外不同所有制的零售业、餐饮业、制造业都在面临挑战。如果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性不足和产业体系不完善,终将导致与市场供需脱节,不能适应中国市场消费升级。

在企业层面,普遍面临以下机遇:消费者对信息消费等新兴消费以及中高端领域消费的需求日趋旺盛。在产业层面,中国的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多样化诉求。

消费市场的所有痛点都是企业的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上海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出了彰显功能优势、增创先发优势、打造品牌优势和厚值人才优势等四个方面优势,要打响四个上海品牌,即:“上海服务”品牌、“上海制造”品牌、“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

这些政策倡导为外企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也是外企的重要机遇。前提当然是企业自身积极主动解决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短板。在这方面,星巴克的上海烘焙工坊,确实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徐斌,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银行金融学院副院长,英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IMA),副教授,中法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投资促进杂志)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