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潮涌动申城元宵 传统技艺焕活“月圆经济”

发布时间:2025-02-13 来源:中国网商务频道 作者:朱礼庆 梁长玉 责任编辑:曹洋

当AR神兽跃动于豫园灯影,当盘扣书签承载团圆祈愿,当非遗海棠糕成为舌尖难忘美味……非遗文化正以创新姿态融入城市节庆肌理。传统与当代的元宵对话,不仅延续着文化基因,更催生出“月圆经济”新范式。

灯会迭代:科技赋能点亮非遗新体验

元宵夜的豫园九曲桥畔,国家级非遗灯会迎来30周年盛典。2025年豫园灯会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围绕《山海经》展开“山海奇豫记﹒丛林篇”,将生肖蛇与山海林木间百鸟百兽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灯组呈现。在春节期间豫园客流量达96.9万人次,同比增长68%,IP周边、非遗产品等深受中外游客欢迎,实现了客流量和销售额的双提升。

随着元宵节的到来,热度更是持续攀升。近日,税务干部积极走访园内各类企业,及时响应商户涉税诉求,助力企业抓住元宵前后的消费市场热度。据悉,灯会自开园至今平均每天约有5000人购票入场,平均每日客流量近5.5万人。两款原创“灵蛇秘境”灵蛇彩莲提灯、“多福多金”灵蛇财宝提灯也备受市民喜爱,上架即成为销售爆款,还和上海种花爷爷一起登陆央视春晚,给全球观众送去蛇年祝福。不少游客表示,每年提上生肖特色手提灯走九曲桥是必选项目,可以在灯会的热闹氛围中,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技艺活化:老字号解锁消费密码

元宵节前夕,静安区百年老字号“龙凤旗袍”迎来定制高峰。龙凤旗袍创始于1936年,是海派文化的璀璨明珠,映衬着东方女性的温婉雅致。2011年,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在刚刚过去的首个“非遗版”春节,不少国内外游客走进龙凤旗袍门店,体验非遗手工制作技艺,其中,以“万物皆可盘”闻名的盘扣技艺,更是令人啧啧称奇,沉浸于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盘扣作为中国特有的工艺饰品,大家在体验中发现不单单只是用来固定衣襟,还能融入精美的设计用来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上海龙凤中式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珮菁介绍,龙凤旗袍不断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与中式服务制作技艺进行巧妙融合,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喜爱,今年春节期间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盘扣在元宵节前后也已订出了60余副,同比增长了近两成。

文旅融合:非遗经济激活古镇活力

自蛇年新春开始,朱家角古镇亦是热闹非凡,古镇的“角里过大年”活动带来了喜乐角里闹新年、舞龙丝竹巡演、瑞狮采青吐福等精彩表演,古镇内人潮涌动,据统计,春节期间朱家角古镇的日均客流量达3.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服务业销售收入超1500万元。元宵节当日,朱家角古镇“蛇韵角里福满元宵”主题活动再次为广大市民朋友献上元宵喜乐。朱家角标志性小吃“非遗海棠糕”也成为了游客必尝的美味。据统计,古镇内售卖海棠糕的店铺已有十余家,这些店铺分布在古镇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海朱家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邢峰说:“朱家角古镇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传承非遗文化,海棠糕作为古镇的特色非遗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朱家角古镇的非遗文化。”

“税收大数据显示,非遗产业正从节庆‘流量经济’转向常态化‘留量经济’。”上海税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税务部门积极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针对“非遗 +研学”“非遗 +数字藏品”等新兴业态,税务部门主动开展政策辅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市场主体解读相关税收政策,确保企业准确理解、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动非遗经济从“节日爆点”走向“全年精彩”。(朱礼庆 梁长玉)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