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昂扬之势蓬勃发展。然而,在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续航虚标、车机卡顿、售后推诿等问题也频频成为消费者加电之路的烦恼。
如何打破新能源汽车投诉困境?如何让消费者买好车、用好车?作为一手托两家的第三方平台,驾质网正以创新之力书写答案。
专业护航:让新能源汽车投诉有路可循
在山东临沂,车主李先生的经历让人感慨。去年冬天,他购买的某品牌纯电车续航里程骤降50%,4S店以“低温正常衰减”为由拒绝处理。
李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登录驾质网,上传了连续30天的充电记录和低温测试视频。驾质网迅速介入,联合第三方机构检测发现电池电芯存在相关缺陷。一周后,厂商主动联系李先生,免费更换了电池包。
“原本以为要自认倒霉,没想到驾质网真能帮我讨回公道!”李先生在对驾质网感谢道,“这样的解决效率,让人心里暖暖的。”
自成立以来,驾质网已累计受理投诉50多万件,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投诉受理—数据分析—厂商对接—结果反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用户上传车辆故障证据后,平台提交厂家,厂家则快速反应,解决用户难题。这种“用户+厂家”的双沟通策略,让新能源汽车投诉之路不再荆棘密布。
来自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正在转化为行业升级的推动力。
驾质网每年315会发布相关行业专题,以此推动产业进步。2024年还提前关注宝马5系传动轴渗油问题,为这一事件在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尽了一份力。
另一家车企因为车机芯片问题,导致系统卡顿,驾质网也将该信息上报反馈,该企业在新批次车型中将芯片升级到更高规格,系统卡顿投诉量随之下降。
信任重建:从个体诉求到产业向前
一场特殊的“线上听证会”曾引发行业关注。50余名车主通过驾质网投诉某车型“背刺老车主”,厂商起初态度强硬。平台随即展开沟通,企业不仅为车主升级了软件,还推出了车型降价补偿方案。
这种改变正在形成涟漪效应。驾质网首创的驾质排名体系,将厂家排名、品牌排名、车型投诉排名公开。
消费者的声音,从未如此掷地有声。
当技术创新、机制完善与社会监督形成合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驾质网供图)(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