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载参建15项印尼工程中交四航局助力印尼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29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常玉

作为早在1979年率先迈出国门、参与国际建筑市场承揽业务的中国央企,中交四航局于2004年开始进入印尼修建码头,紧跟中交集团海外优先部署,依托中国港湾等中交海外平台,发挥主业优势,积极推动10多个码头港口项目在印尼顺利落地。

18年来,中交四航局建设者漂洋过海,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坚持带动当地就业,坚持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到印尼,在印尼建成马伦达工业区一期码头工程项目、万丹工程项目、Karang Taraje项目、宏发韦立氧化铝码头项目、马伦达工业区1B码头工程项目等十余个项目,有效改善了印尼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

印尼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岛上矿产资源丰厚,因“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对印尼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4年7月,位于该岛东南部占碑市的印尼中石油BCD项目外海设施安装工程正式动工,这是中交四航局在印尼参与建设的首个项目,印度洋上的滔天大浪、远海作业的施工资源匮乏给建设者带来了巨大挑战。

“印度洋上的大浪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施工海况十分恶劣。”时任四航局“桩5”船长罗炽辉回忆当年建设情景,印象十分深刻:“施工团队都驻扎在四周看不到陆地的生活船上,好几次早上起来,印度洋的暗涌把固定位置的缆绳断了,船已经跑远了。所以,队员都需要穿着救生衣睡觉,以免发生意外。”

由于在大洋深处的外岛施工,存在着施工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从印尼首都雅加达到占碑项目,需要使用“海陆空”三种交通工具:先坐飞机到占碑市,再坐2小时汽车到岸边,最后还需要坐2小时快艇。在离岸15公里的施工点旁,一艘2000吨的方驳,8个集装箱,构成了项目部海上办公和生活区的全部。码头为全钢结构,所有构件在巴淡加工好后运到现场进行安装。在测量控制、构件装船运输、导管架安放、沉桩控制以及锚链铺放等方面直接体现了离岸项目的特点。

在茫茫的印度洋上,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发挥“埋头苦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加大人员投入,引进该领域专业工程师,转变管理模式,优化施工工艺,仅用时7个月便高效、优质完成施工任务,有效保障了当地的能源运输。

随后,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又历时一年,再次完成建设印尼芝拉扎电厂取水口项目的施工任务,为当地缓解供电压力提供有效支撑,拉动了当地的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

英德拉玛尤燃煤电厂项目是印尼政府2006-2015年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中交四航局于2007年底参与该项目水工建设,包括2个12000DWT进口煤炭泊位、两条防波堤、进港航道和港池及其相应配套设施。

项目高峰时有施工人员近400人,仅有30人组成中交四航局项目管理团队,充分尊重印尼国情、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与当地各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信任机制,逐渐摸索出一套“政府、村长、居民、供应商”的合作共赢模式。

在施工现场,中交四航局管理人员,既是工程技术人员,又是施工员,坚守现场带班,指导当地工人施工作业,有时候甚至要自己动手。为了融入当地,便与沟通和管理,项目经理方钊佳带领的项目部班子都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印尼语,许多来自国内的大学毕业生这种磨练之下迅速成长为印尼市场各项目的中层管理人员。

印尼多个项目施工区域紧邻印度洋,附近海域碧波鱼跃,栖息着众多珍稀动物,重点环境敏感点多。中交四航局始终坚定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结合施工区域生态环境实际情况,配置环保岗位,采取多种策略,在印度洋上展现出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美丽景象。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印尼”。如今,中交四航局正不断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到印尼,带到全球,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管理”的全链条“走出去”,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肖明葵 刘永丹 陈艺 高松)(企业供图)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