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中提出,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上海市商务委通过加大引进外资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增强外商外资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也为外资企业更好地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活力做出努力。
三次创新性变革,吸引高质量外资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几十年里自我加压,全心全意服务外资外企,不断创新,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其中,有三个重要节点,是具有创新性的变革。
一是上海市外资工作委员会于1988年成立。此前,外商在上海开办企业,最多需要盖126个图章,历时15个月,涉及14个部门、19个办公室。为打破政府体制束缚、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善上海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亲自谋划,决定成立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1988年6月10日,上海市政府在锦江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隆重宣布:“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资委”)成立。在新闻发布会上,朱镕基面对中外记者和外商投资者代表承诺:“改善投资环境,保证外国企业在上海能够按照国际惯例来进行生产经营,这是我们上海市政府的一个审慎的决策,而且是一个长远的方针,绝对不会变”。外资委成立后,外商投资涉及的项目产业导向、项目可行性、技术改造和进出口、项目土地、规划、能源、环保等等政府各个部门审批事项,均由外资委“一个窗口”集中受理、审批、协调,外资项目只要取得外资委“一个图章”的批复即可设立,因此外资委也被称“一个图章”机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外资委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协调沟通各个部门,动员全市所有资源,为外商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创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河。
二是2002年制定实施全国首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鼓励政策。加入WTO后,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在中国业务的扩大,一些跨国公司开始考虑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上海顺应外资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于2002年7月发布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这是上海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全国首次出台此类政策。政策的出台,使跨国公司更加坚定了扎根上海的决心,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以上海为中心向中国扩大投资,有利于发掘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潜力,把中国总部落户上海作为公司的全球战略部署之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速集聚。《暂行规定》出台后的十六年间,上海顺应全球经济形势,根据上海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布局定位及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调整,又对外资总部经济政策进行了三次完善,于2008年、2012年、2017年出台了新版本。随着上海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不断增多,能级不断提升。上海已成为我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
三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率先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商务委、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负面清单的研究、制定及修订完善工作。2013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全国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对负面清单外外资企业的设立和变更实施备案管理,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便利了投资者和企业办事。外资企业提交的材料,从审批制时的十多项,缩减到了“0”,办结时限从原来的8个工作日缩减到1日以内。2016年10月,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广到全国,外企提交材料从审批制时的十几份,减少为只需网上提交7份材料,办结时限从8个工作日缩减到3日以内,99%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通过备案方式办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资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以自贸试验区为例,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321家,接近挂牌前2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总数;新设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从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
为了企业勇于突破,提供“上海方案”
上海市商务委为外商外企服务,有大量的实例。星巴克烘焙工坊在南京西路开业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例。
星巴克烘焙工坊从选址开始的每一步,土地、成套设备进口、消防、锅炉的摆放,都是外商投资模式的创新。上海市和静安区的相关政府部门认为,企业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正是各部门勇于突破理念,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终于促成了这个新零售项目的实施。
市商务委在调研星巴克公司时获悉,2017年7月,星巴克公司收购统一集团持有的统一星巴克的股权,自2018年1月1日起,统一星巴克更名为“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江浙沪地区的门店由上海星巴克独资经营。此次收购和更名后,为保证公司各门店的正常运营,最紧迫的工作就是1465家门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消防许可证的名称变更。星巴克表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消防许可证均在各个区办理,如果按照正常的办理流程,大约需要1年至1年半的时间,而公司则希望在6至9个月内完成所有门店证照的变更。因此星巴克希望市商务委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协调各区加快相关证照的办理进程;同时,如有可能,协调江苏、浙江的商务主管部门,加快两省门店的换证进程。
接到星巴克的诉求后,市商务委协调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消防局等部门共同推进解决星巴克门店换证难题,各部门均全力支持,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星巴克公司江苏、浙江门店的换证工作,由上海市商务委外资处积极与江苏省、浙江省商务厅联系,在两省商务厅的协调下,两省相关部门均参照上海的作法,为星巴克提供换证绿色通道。截止2018年5月底,星巴克公司上海市门店换证工作已结束大半,江浙地区门店换证也在抓紧推进中。
当好为外资企业服务的“店小二”
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能让企业满意的“店小二”,首先是让企业感到办事便利,其次是迅速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第三是服务态度好。上海从1988年成立外资工作委员会,就对外商外企坚持不懈地贯穿着服务的主线。上海的外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形成了统一的工作标准。“公开、透明、可预期”,是上海外企对上海外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共性认识。
上海对外商外企几十年始终如一日地热忱服务,持续吸引了外资,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截至2017年12月底,上海累计引进外资项目9.14万个,合同外资4242.25亿美元,实到外资2231.4亿美元,引进62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26家外资研发中心。
2018年,上海将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以提升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服务外商外企的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和进一步创新。
上海市今年将加强招商引资不放松,推进“四个一批”:跟踪一批、落地一批、增资一批、升级一批,确保取得实效。加快落实开放型经济新体制“33条”、外资研发中心“16条”,更好地发挥国际化程度和法治化水平较高的营商环境优势,同时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抓手,服务国家战略,举全市之力,做深做透改革开放试验田,进一步提高上海商务水平。(投资促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