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在老挝携手举办2025“澜湄周”之“共话澜湄铁路暨魔都牵手古都”活动。
自2011年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依托轨道交通学科优势,深度参与中老铁路勘察设计与技术攻关;2017年,两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跨国教育合作新征程。
此次澜湄周活动是中老工程师学院成立后,首次在老挝举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高度评价两校合作成果,“一路走来,两校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共同成立的中老工程师学院和‘天佑学堂’,为澜湄区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铁路技术人才,真正实现了铁路‘硬联通’、教育‘软联通’和民心‘心联通’。”她期待多方携手继续讲好澜湄铁路互联互通“大故事”。
据悉,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为中老铁路成建制培养本研层次高级铁路技术人才的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已累计为老挝培养铁路高级技术人才超60人次,部分人才已成长为中老铁路技术骨干;通过“铁路+教育”创新模式,组织线上线下研修项目覆盖老挝政府官员、工程师及民众万余人次,将上海的教育经验转化为澜湄区域的发展动能。
活动中,“天佑学堂”民心相通工程正式启动,成为深化中老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琅勃拉邦苏发努冯大学图书馆内,中老嘉宾共同为“天佑书坊”揭牌。“天佑书坊”将以中老铁路为媒介,拓展国际化产教融合新内涵,搭建世界各国跨文化对话与合作的桥梁。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瑛表示:“中老工程师学院和天佑学堂不仅是教育合作的创新载体,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实践基地。未来将聚焦‘小而美,实而精’项目,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国际协作项目和民间交流平台,让中老友谊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澜湄周”活动通过“铁路+”模式,打造了一系列面向青年的交流项目,为澜湄区域互联互通注入新活力。
“我们希望把天佑学堂探索出更多内涵,成为教育和民心相通工程融合的品牌。借助琅勃拉邦国际化特色,吸引更多澜湄青年参与铁路建设与文化互动。”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校长维拉•阿诺拉谈到。
“澜湄周”活动期间开展的“双城迹之魔都牵手古都”历史文化建筑展览,通过影像与实物,展现上海与琅勃拉邦两座城市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创新;双方还将通过民间科普创意设计、故事寻访、青年对话等方式开展“铁路汉语桥”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