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杜鹃”提前一个月绽放 目前已达近9千株

发布时间:2024-06-13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沈晔

6月11日,从凉山州会东县获悉,由于今年气温偏高,凉山州多地索玛花(杜鹃花)竞相提前绽放,而被称为杜鹃中的“大熊猫”的会东杜鹃也在这个初夏的五月悄悄绽放,较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盛开。据了解,会东杜鹃是杜鹃花中开花较晚的物种,往年花期均在6月初至7月底,因其仅在模式产地有分布,这一独有物种得到国内外研究杜鹃花的权威专家认可,被正式以“会东”地名命名。

据介绍,由于近年来会东县委、县政府持续性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专门的会东杜鹃保护区,当地镇、村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会东杜鹃的生长情况以及所在地的植被、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截至目前,会东县域已在淌塘镇麻塘村2组、老君滩乡岩坝河村6组、老岩坝村6组、满银沟镇铁厂村8组先后发现大量的会东杜鹃,累计发现会东杜鹃种群地4个,总株数增至8950株。据淌塘镇麻塘村2组多名村民告知,会东杜鹃种群地分布在同一山脉的山前山后,属于三个不同乡镇交界,从回龙沟到满银沟镇铁厂村8组徒步翻山仅需半小时。

“会东杜鹃”最早被发现于1959年6月25日,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武素功在会东县原淌塘乡境内采集到的一种标本,生长于海拔2800--3200米的山坡林中。后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杜鹃花专家闵天禄研究该物种,并以产地会东作为种名发表于1981年6月。2016年,科考专家们寻找到的会东杜鹃分布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总数仅200余株,且幼苗很少,自我繁殖能力极低。后来,会东杜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中亦可查询到会东杜鹃的相关信息。多名专家曾明确表示,从物种保护角度而言,“会东杜鹃”的价值与大熊猫不相上下。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张超和王飞,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朱大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马文宝等多名专家多次来到会东县淌塘镇麻塘村回龙沟开展“会东杜鹃”科考活动。他们欣喜地发现,经过多年的保护和自然生长,淌塘镇麻塘村2组的会东杜鹃已由原来的200余株增至450余株,且花已逐渐盛开。

专家表示,今年会东杜鹃开花时间提前了不少,气候变化会引起物候的波动。回龙沟所处地势海拔略低,在5月初就有一些开始开花,而在老君滩乡和满银沟镇发现的会东杜鹃种群因海拔较高,花朵暂未盛开,预计6月下旬也会逐渐开花。

由于会东杜鹃和马缨杜鹃花色比较相近,很多普通群众至今无法辨别二者区别。专家提醒,二者首先从花期上可以区分,马缨杜鹃花期要早很多,另外从叶片颜色可以区分,会东杜鹃叶片亮绿色,比较光滑;马缨杜鹃叶片深绿色,叶片表面由于叶脉下陷,表面比较皱。此外,马缨杜鹃成熟叶片背面会有深灰色的毛被,会东杜鹃叶片背面毛很疏松,成熟叶片毛被会脱落变光滑。如果发现会东杜鹃,建议马上与当地林业部门沟通,及时形成保护机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专家王飞表示,待果实成熟后,还将再次到会东县考察,进而对会东杜鹃进行迁地保育,并为后续会东杜鹃的自然回归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中国网商务频道仅出于信息传播转载本文,内容如有疑义,请联系原发网站处理。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