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科创中心服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战略的有益实践和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30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常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的一个重大战略。临港地区则是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临港科创中心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实践和探索,在服务长三角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上海临港科创中心作为国内专业从事科技孵化转化的知名国有科创机构,在上海市科委及市科创中心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与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工作,走出上海,先后于宁波、温州瓯江合作,共建奉化产业协同双创示范基地。

在上海科创湾谷科技园建立靖江、马鞍山科创飞地,在泰州设立泰州(上海)离岸创新中心,在临港科创园设立奉化凤麓企业孵化器。与南通、盐城、合肥、无锡等地签订科技开发与管理战略合作协议,多个科技园区建设运营项目正在落实当中。

临港科创中心还建成长三角企业、项目、技术数据库、长三角博士中心等人才库和交流输出机制,并在新冠疫情期间成功办举办“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上海临港自贸区北美企业家国际视频会议”等活动,构建长三角创新创业氛围。国家级孵化器、智能制造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等取得了良好成果。目前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市机构和科技园区亦纷纷前来考察交流,商洽合作事宜。

实践证明,上海临港科创中心依托上海丰富的科技资源,借助上海产业的梯度转移辐射,体现临港科创“创业苗圃-科技孵化-产业加速-产业集群”品牌和管理水平,发挥上海技术交易所、科技部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等重要科技转移转化资源优势,以及“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孵化服务+园区管理”等创新做法,为长三角地区打造高水平科技园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寻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实际的创新道路,值得继续探索和复制推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然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各地市区县间的产业类同定位导致同质化竞争;不同的科技产业政策和地方财力引发的矛盾,生活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

对此,临港科创中心高级顾问、长域协同科技服务办公室首席专家叶金龙特别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引起长三角地区园区建设的重视与少走弯路,积极与临港新片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一是提高对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认识。

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坚持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保证全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既要克服害怕资源外流,实行封锁保护的心态,也要摒弃阻绝外来平台进入,资源被他人控制的封闭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谋求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是坚持走“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在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中以科技创新为主。

改变重制造、轻科技,重工厂、轻研发,先抓产出规模、税收收入,忽视苗圃扶持、科技孵化、技术引进、企业转型升级等长远性、根本性做法,把科技赋能作为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在园区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紧密贴合科技创新所需,抓好人才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和检验检测、技术交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配置,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制定更加开放的政策,鼓励其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新的投资管理公司,支持其与当地国企和民企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同时也要支持民企和外企积极投入长三角科创园区、孵化器、科创空间、大科学装置、大试验平台、实训场所的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推进科创事业的大格局。

据临港科创中心透露截至目前,与宁波、温州、泰州、马鞍山等城市地方政府建立的合作关系,确立了科创飞地、分中心运营、双创示范基地的三级合作模式,接下来还将有与临港科创中心产业互补与共建的相关园区跟进对接,形成新时期的长三角飞地效应,临港科创将抓住新片区历史机遇,主动跨前一步继续做好服务长三角园区实践与探索。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