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全国学校正常开学 要重视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3-02-10 来源:中国网商务频道 作者:梁长玉 责任编辑:常玉

梁长玉报道 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监测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

当前,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农村春耕陆续开始。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继续做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强农村地区物资保障,坚持城乡社区乡镇网格化管理,确保有风险人员及时发现、救治和转诊。

要重视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继续坚持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幼儿园和学校等重点机构防控措施,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监测,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

近几月我国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优化调整的防控措施对于及时发现疫情、有效控制疫情仍然有效。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三年来,我国针对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病毒的不断变异,科学研究,审慎分析,先后印发了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的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再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再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国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毒株、德尔塔毒株等大范围传播流行,极大的减少了重症和死亡。

“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已经三年了,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吴尊友说,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非常快,从全球范围来看,微小的病毒变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发生生物特性较大变化的变异,这种变异的时间间隔数月不等,使得它的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发生变化,再加上全球各国防控措施的不同,就造成了在全球范围内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的发生。总体来看,新冠流行三年了,病毒一直持续地在发生变异,并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就是传染性在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强,但是致病性在减弱。我们可以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死亡和病例数的比例来看它的致病性,2020年该比例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在2022年12月份,只有0.08%。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新冠病毒变异的变化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我们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抗争,特别是新冠疫苗的广泛应用。

未来,病毒会不会变得传染性更强、致病性更强?从目前来看,未来出现比现在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出现致病性加强,或者说病毒出现“返祖”到德尔塔病毒,甚至原始毒株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本轮疫情已经过了高峰期,下一波疫情是否还会有本轮疫情这么大的规模?吴尊友回应,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经康复了,还有部分人仍在康复之中。这个时段,在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处在一个较高时期,所以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今后再出现类似于这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如无疫情风险不延迟返校 全国高校均建成健康驿站

今年春季,各地迎来“乙类乙管”后第一个开学季,开学返校事关近3亿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为保障学校顺利开学和学生的安全返校,各级教育部门利用寒假“窗口期”开展了系列工作部署,指导学校扎实做好春季开学的各项准备。

1月份,教育部举办了全国学校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培训,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展了相关的技术培训,帮助大中小学校领导、医护防疫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各高校辅导员吃透政策、了解形势、掌握技术,提高学校应对疫情和应急管理的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和《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各项措施,并一致要求,高校要建设健康驿站,为校内感染者提供感染期内相对分离的空间、健康监测和相关服务。目前,全国高校均已建成健康驿站。将根据实际需要和规范要求,执行入站标准,开展在站服务,做好出站安排。

春季开学之后,教育部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分类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全面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平稳实现学校疫情防控转段过渡,有效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时回应返校师生的各项关切,持续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刘培俊说,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明确,各地开学准备基本到位,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如无特殊情况,学校一般不提前开学;如无疫情风险,学生一般不延迟返校。

还没“阳”过的孩子老人再感染可能性较小

目前全国各地相继开学,没有“阳”过的孩子会有感染风险吗?还没“阳”过的老人可以出门吗?吴尊友回应,还没有“阳”过的孩子或者老人,应该说他们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了自己的感染,或者说他们天生的免疫保护力就比较强。

吴尊友指出,不管是哪种原因使他们没有感染,可以这样来分析,在全国性大规模流行期间感染的风险比较高,这些人都没有发生感染,现在全国大规模流行的高峰期已过,全国范围内感染的风险比较低,他们再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吴尊友建议这类人群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感染;如果还没有接种疫苗,尽快接种疫苗。如果符合加强针接种条件,尽快进行加强针接种。

新冠血清抗体调查适用3类人群

针对近期多地公布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服务,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血清学调查适用的人群一般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尚未接种疫苗,但是也没有感染的人群,用以估算隐性感染水平;二是接种了疫苗但是没有感染,用以估算疫苗接种后抗体的水平;三是近期感染康复后的人群,用于估算抗体持续水平和接种加强针的时间。

陈操指出,健康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后,或者接种了新冠疫苗以后,在体内会留存免疫应答诱导的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包括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抗体检测其实是基于严谨实验设计的随机样本抗体检测,又称为血清学调查。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年龄组、城乡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尤其是中和抗体的水平,从而了解人群的“免疫本底”,估算全人群抗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推算出人群的感染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血清学调查,也可以获得对不同变异株的交叉保护的水平,分析免疫持久性,通过这种血清学的调查,可以为国家的免疫策略和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