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商务委不断加大对外投资服务力度,加强投资便利化,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核心,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载体,推进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246个项目,45.9亿美元
2014-2016年三年间,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实施投资项目246个,实际投资额45.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约9.2%,年均增长约1.6倍;承接境外重大工程3019个,累计合同额21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约7%,年均增长9.4%。今年1-8月,我市企业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备案中方投资额为8.5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14.4%,实际投资汇出额6.1亿美元。在沿线17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9.3亿美元,占全市总额67.3%;完成营业额28.6亿美元,占全市总额73.1%,同比增长10.4%。
上海对“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装备制造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果,国际产能合作全面推进。尤其在轮胎制造、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燃煤电站、钢铁冶炼、水泥生产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如上海华谊集团投资泰国的橡胶轮胎制造项目顺利签约,投资达3亿美元。上汽集团投资泰国的整车制造新工厂启动。二是聚焦科技创新和资源能源等领域,企业走出去能级和水平不断提升。如华信集团参股开发俄罗斯油田、收购哈萨克斯坦DGT液化石油气公司,积极向油气产业上下游拓展。复星医药并购格兰德医药,将印度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注射剂药品生产制造企业纳入旗下;蚂蚁金服入股印度支付公司ONE97,仅用一年时间就使其注册用户从2000万增至1.4亿。三是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顺利开通建设,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重点支持企业探索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私合营)等创新方式开拓沿线市场,今年以来本市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累计带动国内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达15.7亿美元。如隧道股份已在新加坡承接了15个地铁项目,在印度又参与了德里、钦奈、孟买等地多条地铁标段的建设。四是境外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果,企业“走出去”抱团出海优势显现。由上海鼎信投资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印尼青山产业园,园区及入园企业已完成总投资额超过30亿美元,园区累计总产值逾15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近1.3万人,为当地创造税收约1.4亿美元。
五位一体,支持“走出去”
为更好支持企业“走出去”,上海市商务委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构建信息服务、融资服务、投资促进、人才培训、风险防范等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以服务企业为核心的“走出去”生态圈。
一是在信息服务方面,在全国率先运营“走出去服务港”微信公众号,为企业提供重点国别、重点领域投资合作指南,及时推送“一带一路”沿线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安全形势等动态信息,目前关注用户超过3万人,阅读数超过340万次。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编制发布30个重点国别和11个行业领域投资指南,今年又向企业免费发布了针对境外用工、社会责任、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税务等四大专业领域的投资合作指南。
二是在融资服务方面,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个性化融资需求对接服务。与国开行、口行、中信保等建立了推进政、银、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利用“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融资途径承接“一带一路”项目。
三是在投资促进方面,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网络。加大与境外各类贸易投资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力度,每年举办投资合作促进活动近百场,全力发掘合作新领域和新机遇。同时推动与一批“一带一路”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友好城市相关经贸部门及投资促进机构、商协会签署经贸合作关系备忘录,进一步构建紧密型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四是在人才培训方面,加强走出去人才保障。针对走出去企业国际化人才短缺这一瓶颈问题,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在法律、税务、融资、商务、人力资源、并购后管理、海外工程承包、社会责任、风险防范等领域,积极开展跨国经营人才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跨国经营人才超过1万5千人次。
五是在风险防范方面,持续完善跨部门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编制防范境外安全风险防范指南和跨国经营行为指引,实施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培训计划,提供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实务型培训和企业社会责任培训等班次。在安全风险突出的区域,通过政府间合作机制等强化点对点服务,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保险等方式防范和化解中资企业境外风险。
充分发挥建设“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
今后,上海市商务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制度创新载体,以经贸合作为突破口,以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人文交流和人才培训为纽带,以同全球友城和跨国公司合作为切入点,聚焦贸易畅通,到2020年基本形成支撑“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的制度创新、要素配置、贸易集散和开放合作四大功能,着力推动八个辐射带动力强的功能性平台建设,构筑贸易畅通的“四梁八柱”,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外投资合作领域,将着重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经贸投资促进网络平台和能力建设平台。
一是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深化本市跨境经贸合作区发展,支持鼓励本土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式“走出去”入驻境外园区。鼓励制造业企业对沿线国家进行投资,重点推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纺织业等制造业企业布局东盟市场。支持装备企业在沿线国家开展并购投资,重点推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等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加快高新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整合。支持工程承包企业探索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私合营)等创新方式,依托上海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比较优势,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市场。
二是经贸投资促进网络平台。建立政、银、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支持沿线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性专业服务机构在沪举办投资促进活动。拓展市投资促进中心海外办事处网络,为市场主体开展双向经贸投资提供优质服务。打造综合性“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促进机构和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沿线国家的市场行业信息服务,提供具有国际视野和聚焦高端决策的沿线国家市场、行业等信息发布。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定期编制发布投资合作相关指南。
三是能力建设平台。积极向商务部争取承办更多援外培训项目,计划在3-5年内为沿线国家培训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等超过1000人次,培训主题涉及基础设施、公共管理、金融经贸、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通过政府采购,依托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力争每年为本土跨国企业免费培训跨国经营人才超过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