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科学社”迎来生力军 小学老师成为“科普志愿者”

发布时间:2022-02-21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梁长玉 责任编辑:常玉

梁长玉报道 如何在基础教育领域,主动迎接和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浪潮,培养出青少年的数据意识、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2022年2月17日下午,一场“大手牵小手,共建家门口科学社”主题活动在徐汇区枫林街道党群中心举办,政府、学校、社区、民非等共聚一堂,积极探索科普资源普惠共享的新格局。活动上,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徐汇区东二小学被中国电子学会授予“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贾敏等6位老师被聘为“科普志愿者”,带动更多人走近科学。

《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除了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教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还要求建立校内外科教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徐汇区枫林街道的“STEM机器人搭建”始终处于“忙线”中—作为社区书院的品牌活动,老师在现场用生动有趣的科普教育,带领萌娃们在家门口就能走近机器人的世界记者了解到,在社区书院的平台上,上海正在打造“家门口科学社”,以有趣好玩涨知识为目标,建设接地气的科普基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起源于社区的“家门口的科学社”,在发展的同时也与周边学校共同成长。在这场主题活动上,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徐汇区东二小学分享了与徐汇区枫林街道及上海市创展科普发展中心合作共建的经验与收获。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枫林街道的帮助下,引入了上海市创展科普发展中心设计的科普课程,送教上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副校长陆向荣表示,机器人搭建、图形化编程等明星课程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不但拓展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创新能力。

受益于这些人工智能的课程,目前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共有19名学生通过了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的一级,还有7名学生通过了二级考试。这让陆校长有了更多的期待:“在新学期,我们还会有更多学生在科学兴趣课的带动下,参加更多元、更高等级的赛事。科普配送工作也不会局限于一个兴趣课,未来要深入到学校更深层面的教育中,例如在科技节、阅读节上渗透科普内容,为孩子们点亮科技智慧之光。”

“有梦想才会有将来,在孩子们的心中植根科学之梦,是学校的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普资源的普惠共享非常重要。”徐汇区东二小学校长王宛陵则表示,上海市创展科普发展中心带来的机器人课程等不断迭代更新,已经在东二小学推出了四年。在此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科学火花,也带动了科普师资的培训孵化。

“我们学校有120多位老师,老师中也有需要挖掘的科普苗子。”王宛陵告诉记者,学校一直在鼓励教师参加科普机器人展示活动师资培训,首批通过测评的三位老师已经获得了持证上岗的资格,从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科技教育水平。

活动当天,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梁兆正与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陆向荣副校长、徐汇区东二小学王宛陵校长一起为“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共同揭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周勇、徐汇区科协副主席宋伟、枫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海滨分别为7名老师授予由枫林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上海市创展科普发展中心联合颁发的“枫林·创展科普志愿者”的聘书。当“家门口科学社”迎来更多生力军,科普的种子将持续播撒到青少年的心中,加速提升我国科技后备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