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有两方面特色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周健 责任编辑:梁长玉

周健报道  第四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已于2021年12月30日发布,从“旧改加电梯”、“网红”打卡地修缮、“双减”等角度,揭示了上海深化治理数字化的探索成果,反映了上海“软实力”。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新华社长三角区域运营中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近日发布,拟于2022年举办首届“长三角基层治理论坛”,辐射带动长三角更广大区域。

“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委政法委指导,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网,连续4年组织开展,由上海农商银行提供全程支持。

第四届活动自2021年7月启动,上海各单位各部门共申报案例逾330件,数量较上届增加超过50%。经专家评审并报主管部门审定,优中选优精选出“十佳案例”10件、“优秀案例”20件、“提名案例”20件。

专家们认为,第四届活动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面向基层,着重挖掘来自一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二是聚焦热点,围绕旧改、数字化转型等各界关注的议题,深入总结不同案例背后的共性规律。

数据赋能,精准施策。上海口岸承担着全国进口冷链食品保障重任。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沪冷链”系统,实现口岸查验信息、车辆运输信息等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形成多层次、全覆盖、可追溯的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针对基层错综复杂的个性化问题,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汇集总量超过1000万条信息的“大数据湖泊”,打造集智能应用、风险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民情日志3.0·数字驾驶舱”系统,推动基层治理从“人力发现被动处置”向“数字吹哨主动干预”转变。

源头治理,追根溯源。“双减”政策叠加网游限时,未成年人闲暇时间如何分配?宝山区传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实践理念,鼓励未成年人“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进而带动整个家庭参与社区治理。

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在“一江一河”贯通工程中,在保留保护、新建改建中,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开放共享型的校园,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武康大楼是“网红”地标,徐汇区湖南街道在实施风貌保护修缮过程中,成立“楼管会”,实施“五康”民心工程,让居民在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治理样本。

征集案例只是第一步。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新华社长三角区域运营中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拟于2022年举办首届“长三角基层治理论坛”,辐射带动长三角更广大区域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上海市“美好社区、先锋行动”也宣告启动,将在全市遴选32个各具特色的社区,建立32个项目组,共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炼方法、研究模式。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