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设计、大师护航 | 50个创意方案点亮川西林盘

发布时间:2021-12-24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常玉

近日,第二届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公众组)应征方案评审会在成都召开。评审会以促进建设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蓝图样本为目标,按照传承地域文化、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设计标准对来自全球158个自然人/法人及联合体递交的50份公众组应征方案进行评审,优中精选,力图选出具有引领时代的创意设计和独具匠心的美学表达,为助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

评审涉及谢家大院林盘、东麓花溪林盘、丑美林盘共三个川西林盘,每个林盘将评选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美林奖”若干名。

评审会现场

评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余建忠、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静,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汪晓岗、连方(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Vassilia Pirierros Ep. Zou(范西莲)等9位专家组成的“豪华阵容”,在热烈的探讨和碰撞中,寻找公众组的“千里马”,发现成都乡村振兴的“新观点”、“好路子”。

0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乡村振兴的“林盘之道”

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标识和休闲度假旅游的靓丽名片,更是推动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抓手。在四川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成都市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大地景观再造工程的背景下,林盘作为散落在“川西坝子”上的明珠,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生活在成都、一直对此深有研究的汪晓岗认为,在物理空间上,川西林盘不仅有着完整的生产、生态、生活的系统,在精神上,也成为四川地区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记录着一个地域过去的历史,也承载着当下人的感受,更关联着未来。

在中国城乡规划发展领域一直深有研究和丰富经验的孙安军对成都乡村发展有着独到的观察,他说:“成都是很早进行城乡融合的城市,乡村成为城市人精神上的补充。现在成都的乡村需要更全面、多元的发展方式,不论是产业的更新、生产水平的提高,亦或是农民的致富,都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索。”孙安军强调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对成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同时也关注林盘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当然问题就在于,除了考虑一产,怎么推动二三产的发展,市场、资本如何介入乡村,如何保证居民的权益、收入,是需要重点探索的。”

02精选点位,本底优良——设计方案更易落地

本次全球征集,不论是从传承“农耕、民俗、休闲”本土文化来看,还是从延续川西民居建筑风貌特色而言,亦或是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一定积累的产业经济基础来说,三个林盘发展更新的潜力十足。

谢家大院林盘有竹林、桃林、水塘等自然资源。东麓花溪林盘有清朝光绪年间的天宫寺、高庙子等,群山环绕、沟壑相连,形成独具特色的“三溪”交汇景观。丑美林盘周边现存西汉和宋代冶铁遗址,拥有千亩鱼塘和万亩橘园的农业生态本底,更有活跃的原生性乡建艺人队伍。

令余建忠印象深刻的是东麓花溪林盘,他很喜欢这个林盘因水系而生成的状态:“两个聚落之间,一条溪流从中流过。围绕着水,这里形成不同的空间,村落元素形态非常丰富,有着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尺度也非常合适,业态和环境以此而生,造就了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村落。”他非常看重川西林盘具有自我更新生长的能力,认为全国未来乡村发展的方向也可以从中借鉴。

高静则从总体观察、景观的角度分析道:“川西林盘是多元的,不仅仅存在于平原,也有丘陵地貌。比如丑美林盘,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有利于建设大美乡村,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加上当地美味的橘子作为产业基础也利于未来产业规划。谢家大院则很小,适合做很多微小的更新,令人期待。”

法国评委Vassilia Pirierros Ep. Zou眼中,基于川西林盘发展的成都乡村和国外乡村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和法国乡村相比,成都乡村不断吸引着城市人,没有高山,气候也非常舒适。但其实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乡村都需要为村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总之,不论村落风貌,人文风景,还是产业基础,主办方“自下而上”遴选的三个林盘彰显了成都乡村的多元,也为方案落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03慧心巧思,创意点缀—公众组激发全民热情

公众组的方案精彩纷呈、新颖独创,一方面注重通过对原有林盘产业功能的提升和新产业的植入、生态环境的修复、地方特色建筑的保护修复及创新来规划设计,另一方面还注重构建“本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等在地文化特征。

“公众组的设置很有价值,这可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复兴乡村、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家提交的设计方案,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角度、贡献了不同的思路,毕竟乡村振兴并不只有一个标准模式。”刘健说。她还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对方案进行了总体分析:“产业结构对于乡村非常重要,是激发经济活力、吸引资金人才、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这些方案其实都能从本地特色产业出发,都能以文创、旅游的思维和策略去规划,同时加入现代的理念做设计,就很有想法。”

孙安军也认为,专业组的参赛方案虽然很专业,但容易陷入固有模式:“其实本次公众组提交的方案因为相对灵活,所以也具有创新性。这样的赛事设置,可以吸引全社会关注川西林盘和乡村发展,广开思路,扩大视野,也可以发现很多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高静也认为,公众能够跳脱出很多条条框框,因为少了太多限制,反而有更多突破和创新:“其实我发现,公众组里有很多泛设计、泛规划、泛艺术领域的人士加入,大家相对专业组有更多不同的关注点。同时,公众的参与也可以为本次征集活动带来很多话题性,让人们多维度去思考川西林盘。”

毫无疑问,作为乡村记忆和乡愁符号的川西林盘不仅是解题成都乡村振兴的钥匙,也关乎中国整个乡村的未来发展。它也不再仅仅是政府机构、专家人士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公众关心的所在。

据悉,公众组征集方案获奖结果将适时公示。届时多方主体将共同配合,深化并推动方案落地实施,以“做精品、塑亮点、显特色”的态度,用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用设计点亮美好生活,为共同描绘“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而努力。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