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千亿”大平台 引领经济新飞跃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常玉

2019年3月,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的指导意见》,通过量身定制“顶配版”平台,推动重量级未来产业向高端迈进。这是浙江加快形成现代化高端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也是引领推动浙江经济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的重要布局。

新材料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意义重大。作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沃土,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持续壮大浙江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且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产业实践中,看一个千亿级朝阳产业如何冉冉升起。

布局·成团打块

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何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意见》明确,“万亩千亿”是指具有万亩左右空间(5~10平方公里)、产出在千亿元以上、聚焦重量级未来产业发展的高能级新产业平台。其释放的信号表明,“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要在地理上更聚集,产业上更聚焦,产出上效益更高。

2020年11月,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第三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作为其主要载体,承载起产业千亿级的梦想。

入选培育名单并非一蹴而就,更非平地起高楼。早在2017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就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搬迁集聚一批、并购重组一批、提升发展一批“四个一批”进行整治提升,助推企业向绿色、安全、智能方向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腾笼换鸟”,新材料产业聚沙成塔的优势不断凸显。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新材料产业正实现“由量到质”“从有到优”的飞跃,已集聚新材料企业115家,并初步形成了以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锂电及功能性金属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格局。

如今,这里赋能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型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比比皆是,一批引领示范的优秀企业汇聚成发展的主力军。如以龙盛、新和成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积极向高端树脂、高性能工程塑料、高分子氟材料等新材料端延伸,开展全产业链布局;以皇马科技、中欣氟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隐形冠军,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打破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与华为、京东方等一批国内外顶尖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产业迈向千亿级的“发令枪”既已打响,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按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要求,遴选了9.43平方公里土地,既具备适宜发展先进改性新材料所需的M1/M2类工业用地,也拥有适宜新材料聚合工艺所需的M3工业用地,充分支撑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茁壮发展。

“在规划用地中,南片区新材料企业集聚度高,产业基础较好,我们主要引导企业强化前端基础材料和后端改性应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北片区则主要承担招商引资的用地供给。从空间价值和经济体量来说,开发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聚·拔萃出群

新材料产业强势扩容

对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来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聚集,更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打开了大门。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链上的一家龙头企业,定位于发展高分子特种工程塑料。PPS(聚苯硫醚)是用量最广的特种工程塑料,早前国内市场所需PPS树脂主要依赖进口。新和成PPS的成功研制和量产,一举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独行快,众行远”,新和成的市场实践正是这句话的最好验证。2015年,新和成与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合资成立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PPS改性材料的生产,产业链向下游拓展;2016年,新和成和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闰土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建设硫氢化钠和对二氯苯项目,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实现了上下游协同。

“通过延链补链,新和成基本形成在PPS关键原料、聚合、改性、纤维为一体的产业链建设,全年PPS生产能力超过15000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7.22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稳健增长,预计同比增长约30%。”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链成熟度不断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去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新材料产业链试点”被评为2019年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

除了向内挖潜,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还善用向外拓源的方式推动产业扩容。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持“内培外引”并举,强化产业链招商,将上下游和横向关联企业一揽子引进,近三年来,经开区新引进新材料项目达30余个,总投资超500亿元。

年初以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项目建设全面掀起新浪潮。投资50.8亿元的之江股份智能机械电气产业园项目顺利签约;投资50亿元的中化蓝天高端氟材料产业链项目开始推进……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发力产业打造的成果逐渐呈现,2019年,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38.17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14.1%。一年近百亿元的产值增长,让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新材料产业正加速逼近千亿元规模。

创新·日新月异

做强产业链关键节点

去年,中化蓝天氟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的新材料配套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中化蓝天打造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和科研创新中心的其中一环。在浙江省与中化集团整体战略合作框架下,中化蓝天将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高端氟材料产业链项目、氟精细产品及综合配套项目,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销售4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

“未来三年内,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对旧装置进行改造,实现新旧动能转频换挡。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化蓝天氟材料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马天贵信心满满地说,去年公司实现销售16亿元,预计今年可达18亿元。

在产业规模每年渐增的数据里,不仅蕴含着企业产能扩大的力量,更不乏其在科研创新上的投入和产出。

据介绍,中化蓝天氟材料PVDF业务起初聚焦于乳液工艺,更多用在涂料和制品用途。为寻求更大价值,中化蓝天以新能源领域为突破口,不断提升PVDF树脂材料的“含金量”。在研产销人员的持续攻关下,中化蓝天在水膜尤其是锂电市场取得了突破,实现与跨国公司并跑,PVDF粘接剂更是进入多家世界一流车企供应链。

企业创新探索蔚然成风,各种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据了解,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新材料领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15.17亿元,占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的51%。毫无疑问,在这场朝阳产业竞跑的赛道上,创新是企业产出更高效益的驱动之源。

高质量创新释放强劲动能,离不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大力度的支持举措。以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例,一系列“下血本”的扶持政策让人惊叹。其中尤为吸睛的是,在研发设备投资奖励上采取多投入多补贴的形式,投入1000万元以上即可给予投资额的20%补贴,最高可达60%。

这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积极搭建高能级新材料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新材料创新基地、新材料中试转化平台、上虞和丰新材料产业基金、杭州湾新材料产业联盟等平台的快速崛起,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更强有力的支撑。

机制·顺时施宜

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风起云涌,而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现有18个已落地、已签约和在谈的产业项目,其中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标志性项目12个。标志性项目和领军型企业拔节生长,背后正是其开发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自然不能走政府包揽的传统路子。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建立起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平台开发运营机制,积极引入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和运营公司,探索从资产经营、企业孵化、平台经营、项目经营、技术开发服务、人才培训及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平台开发运营模式,实现平台开发运营的专业化、精简化、高效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紧抓国家“新基建”发展机遇,在5G基站建设、智慧高速、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快布局,打造智慧化园区。如通过构建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监管系统,实现“一张图”管理,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立体化监管和服务,不断推动“智慧化”升级。

“‘理论+实操’的沉浸式培训,别有特色,很有实效,让我受益匪浅。”在杭州湾(上虞)绿色化工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实操大厅里,来自安徽的学员朱涛正跟着老师傅在设备上进行实操学习,在逐渐熟悉精馏系统操作方式的过程中,由衷称赞了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课程。

坐落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实训基地总投资3000万元,是首家国家级“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人才示范基地”,为企业提供集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于一体的量身定制课程。这个“家门口”的实训基地,给开发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便利。一年来,实训基地已为区内外100多家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累计参训12000人次。

管理上有的放矢,服务上细致入微。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超前”服务意识深入骨髓。同时,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持续深化“三服务”,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用最优营商环境为“万亩千亿”助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冲刺新材料产业千亿元规模的路上,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正以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发力点,保持大平台、大产业、大建设的主基调,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示范标杆。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导向,牢牢把握政策红利和行业风口,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力争到2022年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规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分子材料新高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金祥表示。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