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明年底将完成1125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

发布时间:2020-05-13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梁长玉

小街巷关系大文明。背街小巷是超大城市治理的痛点与短板,集中体现着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政务功能强大,政务活动较多,其多元化的功能定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点,对街区、街巷胡同的环境要求较高。西城区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努力让城市的“里子”和“面子”一样耐看。近年来,西城区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把背街小巷作为推进城市治理的重点和文明创建的抓手,扎实展开系列行动,制定实施《西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用绣花功夫织补城市“里子”,挖掘文化内涵,延续老北京的乡愁记忆。三年来,共拆除违法建设59.1万平方米,治理开墙打洞6623处,新增百姓生活服务中心28个、菜店和便利店122个、口袋公园55处,阅读空间达到56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7.18%,提高了5个百分点,1125条背街小巷完成达标任务,110条街巷被评为“首都文明街巷”。据调查,97.5%的居民群众对背街小巷整治表示认同和满意,92.7%的居民感受到身边变化。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氛围,为西城区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奠定良好基础。

位于金融街街道的文华胡同,青灰色的老北京民居,种着各色花草的小花坛,胡同口镶嵌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古朴典雅,整洁有序,红色主题鲜明。因为李大钊故居坐落在胡同之中,胡同内地面、墙壁上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标识,地面布置的11个二维码对应讲述了李大钊同志的11件生平大事。

“几年前,这里也曾经是‘脏乱差’,小门店噪音扰民,本来就不宽的胡同里车辆乱停乱放。”金融街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伟介绍,为了提升街巷品质,还原胡同肌理,展现胡同的红色文化,2017年,金融街街道对文华胡同进行整治,关停了胡同周边的“七小门店”,拆除违法建设,并在胡同开展居民停车自治,既解决了居民的停车问题,又打通了该区域的微循环。

经过治理,这条古老的胡同恢复了3米的宽度,民居两侧腾退出来的空间建起90个花坛,其中有40个花坛由居民负责认养维护。胡同还以李大钊故居为核心,通过整理临街建筑外立面、增设公共文体设施、布置文化景观等,打造了一条兼顾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示范胡同。

类似文华胡同这样的背街小巷治理“典型”,在西城区还有很多。走进西城区的背街小巷,平整的道路,整洁的环境,青砖灰瓦,老式门楼,街巷墙壁上镶嵌着的元素风格各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梅兰竹菊”,学雷锋志愿服务,京剧脸谱,老北京照片......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相互交融;推窗见绿,出门就是公园,青翠的树木,缤纷的花卉,休闲廊道,便民座椅;走出家门几分钟就能买到想要的商品,环境好、服务多而且品质有保障、价格实惠的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菜店和便利店;冬暖夏凉无异味的胡同公厕;助力垃圾分类的智能垃圾桶;居民有序自治停车;“院内+院外”一体化物业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与街道社区无缝对接,居民享受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已不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聚焦市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精治共治法治,涉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方方面面。

西城区环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三年,西城区的1125条背街小巷完成达标任务,110条街巷被评为“首都文明街巷”。在已完成达标的基础上,明年底将完成1125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同时积极做好100条维护类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抓好背街小巷的生活服务网络织补,推动不适宜的业态转型调整,以停车自治、绿色景观、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为重点,打造一批“西城品牌”的精品街巷。

目前,“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新三年行动计划正紧锣密鼓展开,以人民为中心,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突出精治共治法治,严格落实“七有”“五性”要求,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12345市民服务热线群众诉求,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强化环境秩序动态精细管理,持续开展文明街巷选树等活动,使文明创建更好融入日常管理和生活细节之中,按照全市行动方案要求,着力在巩固拓展深化提升上下功夫,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实效。力争到2022年,实现西城区背街小巷精细化长效管控机制健全、实用,全区街巷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形成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氛围。(白雪、张海涛)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