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获得第34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9-03-25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梁长玉 责任编辑:常玉

梁长玉报道 3月24日,第34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此次大赛吸引了全市16个区500余所学校的830多名青少年选手比拼创意。来自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初二学生戴佳峄,凭借“校园空气智能管理系统设计”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据科创“小达人”的妈妈陈军介绍,戴佳峄的设计目前已获得1个实用新型专利、两个外观设计专利。

创新源于一次突发奇想

戴佳峄的“校园空气智能管理系统设计”,聚焦的是校园空气质量问题,而这一设计的最初“火花”来源于一次突发奇想。

几年前,戴佳峄家进行了重新装修,刚搬进去时,屋内气味刺鼻难闻。父母怕空气污染,就在戴佳峄的房间里放置了一台空气净化器。但笨重的空气净化器太占地方,让戴佳峄觉得非常不便,有一天躺在床上时,他突发奇想,如果采用浴霸式空气净化器,安装在天花板上,不就解决了地面空间局限的问题吗?

有了这个想法后,在父母的支持下,戴佳峄开始设计“双重过滤空气净化灯”。不懂技术问题,就去拜专家为师,学习空气净化器的技术原理;不知道目前空气净化器有哪些类型和功能,就去市场搜集各种案例,进行比对和分析……通过专家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戴佳峄终于设计出了“双重过滤空气净化器灯”,并申报成功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7年9月中旬,戴佳峄携他的“双重过滤空气净化器灯”亮相“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此后的半年时间内,他的创新课题参加了多个比赛,与许多行业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项目设计因而得到了不断完善。而在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的同时,也吸引了多家公司愿意高价购买专利。

创新与时俱进永不止步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戴佳峄并没有停止思考和创新的步伐,他又开始想如何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的重要场所,空气质量关系着每个学生的健康,为了避免“一人流感撂倒全班”的情况,“双重过滤空气净化器灯”能不能用在学校?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戴佳峄又开始行动起来。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的实际状况,他与周乐成、孙思博两位同学对中心城区的72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两位同学的家长,复旦二附中科技老师胡金毅,杨浦少科站站长胡建民、吴雯老师的鼎力帮助与支持下,他们共回收问卷575份,其中有效样本562份。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之后,他着重分析了参与人数高于25人的三所学校的样本参数。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我了解到有超过五成的同学每天或者经常关注空气质量,同时,有三成学生认为教室的空气质量一般或者不好,可见学生对于教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观评价不佳。在空气质量糟糕的情况下,有超过七成的同学感觉到一般或者不舒服,七成的同学认为空气质量对于身体健康是存在影响的。”戴佳峄说,调查中,对于在教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有92%的学生表示愿意,七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愿意为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支付费用。

确定了解决教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方向后,戴佳峄开始设计适合教室使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并思考如何做好校园内空气质量管理。

在空气净化器灯设计的基础上,他先是开发出了第一代校园空气净化装置样机,该装置悬吊到天花板,既能合理利用空间,也能保证用电安全。样机制作完成后,送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检测,测试指标完全达到空气净化器新国标的要求

不过,第一代校园空气净化设备还不能充分满足管理校园空气质量的要求。于是,戴佳峄又进一步研究,对第一代装置进行改良和功能扩充。第二代设计中,戴佳峄植入了传感器与物联网概念,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通过WIFI功能将空气净化灯与手机APP进行连接,可以在手机上方便地查看教室内的实时空气指数,并及时做出调整。这使得设计从“双重过滤净化器灯”到“校园空气智能净化系统”扩展,实现了智能化系统管理,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实到为校园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的具体设计中,有助于创建智慧校园,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最大的优势,顺应了绿色、环保、智能、网络化的公共产品设计趋势。

创新并不难难的是勇于坚持

此次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戴佳峄的“校园空气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斩获了一等奖。而从最初的一个创意“火花”到最终的设计产品,一路走来,戴佳峄也深深体验到了创新背后的艰辛。

“很多同学问我,创新是不是很伟大?我说,伟大的是创新精神。还有人问我,创新是不是特别的难?我说,难的是不被困难所阻碍。我也会问自己,创新的意志究竟来自哪里?创新的意志肯定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种运动,而是选择同按部就班的东西‘过不去’,用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并不难,难的是勇于坚持!”几年来,在“校园空气智能管理系统设计”的设计研制过程中,戴佳峄默默承受着“不务正业”的压力,为制作汇报材料而彻夜奋斗,为项目落实而四处奔走,甚至与学校和老师“斗智斗勇”,牺牲自己的学习排名……他深有感触地说,创新真的不仅仅是一句话,一句口号,付之行动的代价要么是放弃休息时间,要么是减少做作业的时间。

戴佳峄的幸运在于,有全力支持自己想法的父母。“父母并不强求我的学业排名,也不当我只是‘异想天开’,而是认真地倾听我的想法,并引导我迈向实现梦想的道路。“戴佳峄说,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创新也给了他很大的快乐和自豪感,“通过各种展示平台展示我的创新项目,也向大家证明了‘孩子们’不是总闹着玩的,我们也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