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不仅仅是一个娱乐话题

发布时间:2019-03-21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商闻 责任编辑:常玉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惊人’数据的秘密”专题报道,对于“流量造假”现象进行了深入报道,报道以某位当红艺人发布的一条宣传微博为例,短时间内这条微博竟然获得了超过一亿次转发,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这看似简单的数据造假背后隐藏着一个专注于“流量造假”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流量造假”、“花钱打榜”在业内已成常态,甚至是已然成为成为透明化、全公开的行业“潜规则”,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流量造假”现象是网络时代信息量爆炸的炸后冲击波,也是信息带来便利同时的必然衍生品。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两个关键词:

首先是无序,在人人皆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皆是信息源的时代,现代社会个体的原子化分布导致了信息源同样呈现出原子化的无序状态分布,这一方面大大扩展了个体的自由空间,但同时也是一种缺乏有效监管和规制的自由状态;

其次是浮躁,“浮躁”是现代社会非常关键的一个身份标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主色调正在被淡化。此时网络时代的凭借其颠覆性的资源优势,重新诠释了奋斗的方向和路径,“成功”路径的快捷性和可复制性成为了可能,甚至是常态,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浮躁的社会氛围。“流量造假”的投机行为就是在无序中抓住了“流量至上”这一根本性因素,借此实现浮躁的价值追求,而普通受众在“流量造假”面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之能在一种近乎无知的状态下被动接受。

“流量造假”的原动力是经济利益,借助热搜提高个人抑或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实现经济利益的获得,这一过程对于个体或者品牌以及媒体平台而言都是多赢的结果,所以除了个体性造假之外,媒体平台也会有意识的助推热点议题的形成,甚至是操控舆论导向。所以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流量造假”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层面本身,渗透到了社会、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首先,在社会层面造成了“公共领域”空间的严重挤压。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是指“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培养公民意识、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流量造假”导致了大量庸俗、低级的私人话题充斥在网络空间,特别是娱乐类话题,比如“某明星给女儿擦嘴”之类的信息高居热搜榜首,这直接导致了现实舆论热点议题的庸俗化、低级化。其次在价值层面,这与公共领域空间被挤压紧密相关,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长时间浸淫在“娱乐至死”的网络空间中,对于国家社会的公共事务缺乏了解和关心,“三观”树立的正确性堪忧。

最后,不得不说,我们对“流量造假”进行口诛笔伐的同时,似乎也已经被“流量造假”所绑架,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在内的诸多评价、排名体系中“点击量”业已成为核心的量化指标,这是否是另外一种“流量操控”呢?

从长远来看,任何新兴事物都会经历一个无序的“泡沫化”状态,这也完全正常,日后随着法律的健全化、民众的理性化,“流量”本身也会进入一个合理的发展阶段。就如同前几年我国电影市场的爆炸式增长,现在已经基本进入合理的增长区间。(作者:王奎明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相关资讯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