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与上海深化跨江合作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28 10:15:38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梁长玉 周健 责任编辑:常玉

梁长玉 周健报道“我们每年都要举行这个大会,这已经成为海门的制度性安排。”4月26日,江苏省海门市在上海举行投资环境说明会,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表示,海门靠江(长江)靠海(黄海)靠上海,将继续加强与上海的跨江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政府层面推动项目落地

4月26日的海门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有上海的100多位重要客商和来宾应邀参会,现场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有13个项目签约,这些项目均属于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项目的投资方均来自上海。同时,海门在当天江苏省南通市组织的高质量发展环境说明会等活动中,又签约了重大产业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8个,这21个项目合计总投资近180亿元。

海门市长郭晓敏,在此次投资环境说明会上,围绕到会客商重点关注的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进行了重点推介。

海门是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企业48家,其中,11家新材料企业参与了4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29家新材料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材料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等挂牌上市,7家企业主营产品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大力发展高品质特钢材料、链式发展电子通讯材料、产业化发展新型能源材料、突破发展建筑新材料等“四大领域”成为海门招引新材料产业链前延后伸项目的主攻方向。

把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海门将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4+4+4”产业体系。包括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四大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休闲、现代商贸、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四大生活性服务业。以生物医药科创园、现代家纺产业园、现代建筑产业园等为载体,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家纺设计、建筑设计外包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江苏(海门)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两大独具的政策优势,整合通海港区、海门港区、叠石桥国际物流港资源,加快形成立足本市、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以江海风光、沙地风情、田园农家、古镇村落为重点,形成海门“全域旅游”新名片。此外,今年海门还将楼宇经济作为服务业转型发展主攻方向,招引区域性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结算总部等进驻商务楼宇。

打造“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环境也是海门吸引外来资源的重要因素。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市,海门率先探索实施设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健全完善了“一窗受理”“代办帮办”“容缺预审”“并联审批”等服务机制,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创新推出“不见面”服务,形成了企业设立登记、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平均办理期限分别为2个、3个和40个工作日的“2340”特色品牌。此外,市领导“双挂钩双推进”和“直通车”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难题,最直接地服务项目,最高效地保障发展。

去年,策应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的目标定位,海门以系统思维对标谋划,专门出台了“55580”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沪海两地“行政推动常态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社会服务同城化、交通基础便捷化”发展。

海门产业具有较大优势

海门与上海一衣带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作为江苏环沪四个节点城市之一,海门以“高质量发展”为定位,不断做优做强,投资洼地渐成上海优质项目和资源集聚的高地。

海门的江海资源得天独,拥有58公里的长江岸线和25公里的黄海岸线,沿江沿海两大港区均成功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使海门成为发展海洋工程和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不可多得的天然宝地,先后吸引了招商局重工、中远重工等一批滨江临海型重大产业项目入驻。目前,以江港、海港、叠石桥无水港“三港联动”为主要特征的海门日益成为名副其实的“江海门户”。

海门产业发展体系完备,先进制造业“3+3”、现代服务业“4+4+4”布局清晰。海门注重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优化推进现代家纺、现代建筑、电子信息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海门建有装备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6个省级装备特色产业园。依托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招商局豪华邮轮项目,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豪华邮轮配套产业园。同时形成以开发区为核心,高新区、海门港新区、三厂工业园区为主体,四甲、正余、悦来、余东等四个镇为补充“一核三区四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布局。生物医药是海门成长最快的产业。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是国家级孵化器,也是江苏省首批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园区先后有百奥赛图、中科基因等70余家生物医药高端企业落户。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创新要素集聚、产业配套齐全的“海门药谷”正在崛起。

此外,海门在现代建筑、现代家纺、电子信息等三大传统产业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海门建筑实力全省领先,拥有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65家,其中特级资质4家,去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700亿元,在江苏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家纺是海门的富民产业,去年家纺产业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等方向加大转型力度,引进和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下一代移动通信、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

打造上海的五大基地

海门市委书记陈勇介绍,一年多来,海门与上海两地的合作层次和领域不断拓展,海门先后与上海市的黄浦、闵行、宝山、徐汇等区政府层面建成友好关系,实现互访交流;海门下辖12个区镇全部与上海相关园区、镇(街)建立合作关系,首批18名干部到上海相关区、街挂职锻炼,累计开展推介、招商等各类专题活动150多场次。去年以来,海门新开工的上海项目占该市项目总量的60%,两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3家,海门农产品在沪销售额超过30亿元,完成在沪建筑业总产值近200亿元;科技人才互动更为频繁,每季度都与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在上海举办创业大赛,选聘“引才大使”,海门科技园在上海金桥设立“离岸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的近百个研发类项目入驻海门生物医药科创园,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在海门叠石桥建立家纺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海门新药创制中心挂牌成立,去年以来海门与上海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项目18个,引进上海高层次领军人才15名;人文、社会事业交流持续加深,在上海大世界成功举办2017海门特色文化上海展示周活动,海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龙华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结成合作共建关系。去年海门接待上海游客近300万人次,占比达65%。

当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已经成为新的战略布局和区域合作新路径。今年1月,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挂牌成立,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更为实质性运作的阶段。

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表示,海门将积极抢抓机遇,持续实施“55580”行动计划,深入做好跨江合作、融合发展这篇文章,加快与上海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努力将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陈勇介绍,海门将进一步推动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充分发挥海门区位条件、产业平台、要素成本等综合优势,加强与上海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好“上海孵化、海门转化”文章,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与上海的城市协同,策应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不断深化与上海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推进政府服务、公共事业等功能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与上海的交通协同,按照建设上海北大门“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定位,系统研究海门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重要通道、重点路网,加快构建联通上海的通勤化、公交化体系。进一步推动与上海的生态协同,加强与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长江口保护战略协同,合作推进沿江绿色长廊、清水走廊建设,高标准建好海门联结上海的飞地——海永镇。力争到2020年,把海门打造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配套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农产品首选供应基地和公共资源服务合作基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