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法治论坛在瑞安研讨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8-04-02 17:12:16 来源:中国网商务 作者:王强 责任编辑:周健

(“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揭牌仪式)

2017年浦江法治论坛·温州峰会暨信用法治助推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建设专题研讨会,于8月9日上午在温州瑞安举行。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特色小镇政府分管领导等60多人欢聚一堂,就信用法治助推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建设,解读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与法律生态环境,促进产业、人文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换、促进城乡融合平衡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开了有价值创新学术探讨,并对中国特色小镇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性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给出了众多重要积极建议。

会议由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浦江法治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国华主持。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法制司司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企业治理研究会会长张建华等专家为“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主持揭牌仪式。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郁建兴作主题演讲)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郁建兴,介绍了浙江省从2015年至今这2年来创立的106个省级特色小镇的情况,并给出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5个基本经验:一,因势而起,传统产业化“危”为“机”的转型升级。二,乘势而建,根植于扎实的产业基础。三,借势而兴,经济社会内源发展的动力机制。四,顺势而为,小镇特色发展的政策供给。五,聚势而成,特色小镇居民的获得感。

他还从开发区模式依然存在、顶层设计尚待完善、人才引进困难、政府观念尚待转变、社区营造亟需跟进等5个方面谈了浙江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最后,郁建兴就浙江省特色小镇值得推广的经验给出了以下4点建议:一,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形成错位竞争。二,市场“进”政府“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三,重视环境建设,生产生态相融合,使小镇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四,尊重市场规律,目前特色小镇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业已经过市场竞争机制残酷筛选的结果。

北京大学教授窦尔翔通过对特色小镇与市场的关系、供给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引导资金风险等有关特色小镇过热现象的分析,揭示了资信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作用和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副总编、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柳钦,怀着对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美好愿望,“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小镇的5个关键词:本底、本色、驱动、引擎和灵魂。他认为,只有践行这5个关键词,特色小镇才能真正发展成为融为一体的命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温州平阳县金融办主任傅贤党,在结合本地南麂基金岛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谈了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对发展当地旅游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了私募基金助推企业走向规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远意义。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晓刚,从金融、政策、运营、产业、互联网、物理等社会形态的5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实践经验。在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构成要素和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明确地界定了特色小镇与城市、产业园区的区别,并概括了以创新为核心、以平台、激励、成本和包容为最大公约数的特色小镇构成要素。

特色小镇网总经理胡国林,从特色小镇要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更要实现产业、投资、人才和生态等的融合发展维度上,高度肯定了信用对推动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浦江法治论坛副主席、秘书长、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国华认为,中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前提,中国特色小镇就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并且,法治就是软环境、是规范、是推进器、是创新保障的制度性条件,他希望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特色小镇,打造中国特色小镇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小镇总编辑洪奇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的角度认为,特色小镇对信用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特色小镇的精髓即为心灵的共生体,代表着新文化、新文明。要打造命运共同体必须内外兼行,法治是外部约束、诚信是内部自律。”他希望,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家,要自觉的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上看待、对待、慎待企业诚信及个人诚信。

上海浅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务经理陆朝龙,介绍了信用建立的环境、信用评价的内容,并在分析中国当下信用体系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就中国信用体系的完善给出了三点建议:一,建立和完善借贷数据的存档记录。二,构建和打造完整的信用数据。三,解决信息孤岛,增加信息流通和共享。

上海思董产业投资服务中心主任王忠教,从园区建设的角度剖析了当前中国特色小镇的欠缺之处,就中国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的欠缺给出了一些富有启示性的建议。王忠教认为,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成功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更是产业升级、大城市发展和服务业的需要。最后,王忠教指出,我们必须从信用法治的眼光和理性思维的角度,适应特色小镇综合性的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推进中国特色小镇建设。

(有关专家、学者就助推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专题进行探讨)

在专题研讨会演讲结束后的圆桌讨论阶段,《人民法治》执行总编陈惊天特别强调了特色小镇是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生命共同体。尤其是在经济社会正在转型换挡的新常态下,产业、资本、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都要和谐,而基础设施的和谐,比如,水、电路和网络作为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只有处于和谐的状态才能促进健康、宜居和可持续性特色小镇的落地。

陈惊天认为,温州模式的核心是信息、决策和执行的有效与高效。信用在三大要素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温州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其核心的支撑就是民间扎实的信用基础。在新经济、新常态、新形势下,在大数据时代,完善现代信用体系,是温州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问题。

浦江法治论坛副主席、秘书长、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国华更是强调了温州精神、温州文化、温州法治对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只有在创业、创造和创新的驱动下,才能助力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法学杂志》执行编辑付强研究员从西方国家特色小镇的角度,特别是荷兰小镇羊角村的房屋建筑及质量维度,提及特色小镇建设中质量优先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并指出特色小镇只有在结合当地真正特色的基础上,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并进而成为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陈章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强调了在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临近瓶颈期的危机时期,信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深刻地揭示了政策驱动经济发展的单一性和重复性。特色小镇不但是本地文化的沉淀,更是经济特色的成果。而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主力军必须在市场机制成熟的条件下,有所投入,才有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秘书长殷辉认为,浙江省特色小镇是浙人商业文化的传统延续,更是30多年浙江经济发展的积累。在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作用日渐乏力的情况下,特色小镇作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可以避免政策的短板。但特色小镇的盲目发展可能是开发区的异化。因此,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必须适合省市自身的特色,因材施教,不要大跃进。

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创意策划总监柳小娟,从个人职业经验的层面,强调了信用之于商业的重要性,就如真实性之于新闻的重要性。而信息平台的搭建、交流和共享有利于推动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合作者之间的协作。信息不论是从个人认识还是资源整合的层面来说,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最后,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胡振华教授对圆桌讨论做了总结,特别指出了理论与实践、政府与市场、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投资与经济转型、产业融合与双创的关系。

本次专题研讨会是温州峰会的落幕会议最后一个活动,标志着2017第三届浦江法治论坛·温州峰会的正式闭幕。

此次中国特色小镇命运共同体建设专题研讨会是由浦江法治论坛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校友会、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行为法学会企业治理研究会、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中国创造学会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校友会法律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联谊会承办,由上海沪元律师事务所、上海浅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相关资讯